VP-16对实验性银屑病病理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_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增殖性皮肤病,其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炎性细胞浸润;真皮乳头血管增生.迄今为止,尚无理想的银屑病动物模型.Bonder和Van Scott提出的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模型及Jarrett和Spearman提出的鼠尾鳞片表皮模型模拟了银屑病的主要病理特点,即角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角化不全,2,4-二硝基-1-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模型与银屑病的重要病理变化-炎性细胞浸润相似.足叶乙苷(Etoposide,VP-16)是自植物鬼臼中提取的木脂体类的有效成分-鬼臼毒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作为一种抗肿瘤植物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目前关于VP-16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有关VP-16对银屑病治疗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实验利用上述三个模型,观察VP-16的抗银屑病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提示:VP-16可显著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对其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某些Th1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对实验性银屑病病理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望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肝病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脂质过氧化以及肝细胞炎症等
引言: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能影响多种细胞功能。磷酸二酯酶(PDE)是使cAMP和cGMP灭活的唯一水解酶。PDE在各类细胞中广泛表达,其中对cAMP特异的磷酸二酯酶4(PDE4)(包括PDE4A,B,C,D四种亚型)见于全身多数组织中。许多临床前研究表明,选择性PDE4抑制剂能调节免疫功能,松弛气道平滑肌及调节肺部神经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和免疫疾病。吡拉
内抑素(Endostatin)是胶原ⅩⅧ的羧基末端片段,分子量为20KD。它是一种强烈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具有高效的抗肿瘤作用,内抑素的研究为肿瘤的血管靶向性治疗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新途径。由于生物体内天然的内抑素含量很低,无法满足临床实验要求,而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得到大量高纯度、活性稳定、质量易得到保障的重组内抑素,是内抑素研究和应用的必然方向。目前内抑素已经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和酵母等真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