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雨是世界性的污染问题,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针对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植物的危害,研究模拟酸雨胁迫下植物的伤害机理及其抗性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为园林部门选择抗污染能力强、净化能力高的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式用模拟酸雨处理的方法,研究模拟酸雨对夹竹桃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夹竹桃在酸雨胁迫下的作用机理,为夹竹桃在酸雨控制区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为耐酸雨污染植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实践经验,对酸雨控制区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合理配置,以及提高夹竹桃抗酸雨栽培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最先受伤的是叶脉之间的叶肉组织,之后是叶尖和叶缘,研究中发现随着处理周期的增加,模拟酸雨的累积剂量的加大,新的症状开始出现,但原有症状的加深程度不大。只有pH2.0处理组和pH3.0处理组出现了伤斑,症状特征为:白色斑点、黄色不规则坏死斑、黄色坏死圆斑以及黑色灼伤斑;显症时间出现的比较迟,pH2.0处理组在第三个周期出现症状,pH3.0处理组在第五个周期出现症状;夹竹桃在六个周期的模拟酸雨胁迫后只表现出极少受损症状,受伤程度轻微。从表观上看,夹竹桃对模拟酸雨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2)在处理初期受害叶面积指数均为0%,pH2.0处理组和pH3.0处理组在处理后期开始出现受伤症状,受害叶面积指数都在5%以下,夹竹桃的可见伤害阂值在pH2.0以下,具体数值应细化pH浓度梯度之后确定。夹竹桃对模拟酸雨的敏感等级为最抗性级Ⅴ。(3)夹竹桃的生长量并不随着pH值的降低而成线性变化,pH3.0处理组的生长量最大,pH2.0处理组的生长量最小。夹竹桃的生长率在对照组最大,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开始逐渐降低,处理组pH值越小,生长率降低的程度越深。模拟酸雨抑制了夹竹桃的生长,酸度越大抑制作用就越强。但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模拟酸雨对夹竹桃的生长虽有抑制作用,但夹竹桃对酸雨胁迫有较强的抗性。(4)在模拟酸雨的胁迫下,各个处理组的新梢增长量都比对照组低,处理组中,随着pH值的降低新梢增长量在增加。对照组的新梢增长率是最大的,其次是pH2.0处理组的增长率,pH4.0处理组和pH3.0处理组的新梢增长率几乎降低至对照组增长率的一半,模拟酸雨对夹竹桃的新梢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在pH2.0处理组中,抑制作用大大减弱,有可能酸度较高的模拟酸雨可以促进夹竹桃的新梢生长,这与对新梢增长量的分析结果一致。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模拟酸雨对夹竹桃的新梢增长虽有抑制作用,但夹竹桃对酸雨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5)模拟酸雨胁迫明显影响夹竹桃的光合作用。与夹竹桃光合作用相关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随着酸雨pH值的减小而下降,引起夹竹桃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从而使夹竹桃生长发育受到抑制。(6)模拟酸雨的酸度越大,处理周期越长,对MP的影响就越大,但是夹竹桃在各处理组胁迫下均可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水平;随着模拟酸雨pH值的减小,处理周期的增加,MDA会不断积累,但是在保护系统的平衡作用下,MDA会不断减少,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伤害。高浓度模拟酸雨膜脂过氧化程度强于低浓度模拟酸雨。(7)CAT、POD和SOD是生物体内的保护性酶,在清除生物自由基上担负着重要的功能,三者协同作用可使自由基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从而避免膜伤害。随着模拟酸雨处理次数的增多,伤害越来越严重,但夹竹桃自身的保护酶系统能很好的响应伤害机制,及时清除体内大量的H2O2,保证夹竹桃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