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西公有款产清理研究(1935-1949):以南康县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ih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政府为兴办教育成立了公产会这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清理公有款产。清理对象中固然有原属于国家的公产,但更多的则是民间基层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族产、仓储、桥会等等,只因其用于公共用途而被提拔充公。这一制度安排在地方社会引发了连锁反应,使早已存在但又掩盖于宗族等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的诸多矛盾趋于表面化、尖锐化。南康县诸多案例真实地反映出,民国时期国家权力在基层乡村中的延伸与扩张,直至于以看似无可辩驳的理由剥夺民间私产。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地方社会应对乏力,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在与国家的利益角力中日益处于不利和无奈的境地。
其他文献
论文以福建沿海地区族谱资料为依据,论证了明清时期该地区家族在构建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家庭、家族、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教育活动是家族组织的
“以农立国”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具有反都市化和工业化的特性,表现为憎恶现代工业社会和都市生活,向往或企图维护和恢复农村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情趣和生
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党派”来参与政治。“党派”间的斗争则被称为“党争”。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为雅典的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舞台,缓和了平民与贵族间
冯询(1796—1871),字子良,广东捕属(今广东广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1820)进士。然仕途坎坷,四十三岁时才召赴京师,授汀两永丰知县,开始了在江西任职的历程,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