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咳嗽经验,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咳嗽文献研究数据库》,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常见证候及主次症特征,以及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为咳嗽临床诊疗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中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咳嗽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统计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咳嗽的病因病机分布、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证候分布特征,以及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的方药配伍规律。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得到数据3579条,其中病因1854条、病机2179条、证候482条、中药610种、方剂482首。1建立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咳嗽文献研究数据库》。2病因的描述共计1854条,涵盖了15种病因,以外感(21.6%)、内伤(15.7%)、痰邪(13.3%)、热邪(11.9%)、风邪(11.9%)、寒邪(7.2%)、七情所伤(3.9%)、饮食所伤(3.5%)、燥邪(3.5%)、湿邪(3.3%)等常见;病机描述2179条,包含45种,以肺气不宣(25.8%)、痰热蕴肺(8.1%)、痰湿阻肺(8.1%)、肺气上逆(5.0%)、肺阴亏虚(4.7%)、脾气虚(4.5%)、风寒袭肺(3.9%)、肝火犯肺(3.5%)、肺气亏虚(3.1%)、肺热炽盛(2.9%)、肺胃不和(2.9%)、风热犯肺(2.9%)常见。3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病性证素以热(25.1%)、风(24.9%)、寒(17.6%)、痰(15.6%)为主;病位证素以肺为主,涉及肾、肝、脾、胃、表、心等病位。证素组合规律以三证素和二证素组合为主。病性证素与病位证素组合,单一病性证素以燥邪、阴虚、气虚、热邪常见,病位以肺、脾、肾为主。二病性组合以风邪+寒邪、痰+湿邪、风邪+热邪、痰+热邪较为常见,病位在肺。4证候分布:共计证候482条,34个证候类别,频率在3%以上的依次为风寒束肺证(14.1%)、痰湿阻肺证(7.9%)、燥邪伤肺证(7.9%)、风热犯肺证(7.7%)、肺阴虚证(6.4%)、肺热炽盛证(6.2%)、肺气亏虚证(5.2%)、痰热蕴肺证(5.0%)、肝火犯肺证(3.7%)、阳虚证(3.5%)。5常见证候及特征:常见的证候为风寒束肺证、痰湿阻肺证、燥邪伤肺证、风热犯肺证、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蕴肺证、肺气亏虚证、肝火犯肺证、阳虚证。采用Logistic回归结合频数分析,咳嗽的常见证候主次症如下:5.1风寒束肺证:主症:咳嗽、痰色白、痰清稀、脉浮、脉紧。次症:恶寒、流清涕、头痛。5.2痰湿阻肺证:主症:咳嗽、痰多、痰色白、苔腻、脉滑、痰粘稠。次症:倦怠、胸闷、渴不欲饮、烦躁。5.3燥邪伤肺证:主症:咳嗽、痰少、苔薄、口渴、痰粘稠、脉数。次症:烦躁、痰黄、痰难咳出、脉浮。5.4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嗽、咽痛、痰色黄、舌红、脉数、脉浮。次症:咽痒、口渴、流浊涕。5.5肺阴虚证:主症:咳嗽、口渴、咽干、舌干、痰少、脉细。次症:苔少、五心烦热、倦怠。5.6肺热炽盛证:主症:咳嗽、口渴、咽痛、咽干、苔黄、脉弦。次症:痰少、舌红。5.7肺气亏虚证:主症:咳嗽、倦怠、面色白、气弱、脉弱。次症:自汗、舌淡、痰色白。5.8痰热蕴肺证:主症:咳嗽、痰多、痰粘稠、苔腻、口渴、苔黄、脉数。次症:咽干、头痛、喘息、胸闷、胁痛。5.9肝火犯肺证:主症:咳嗽、咽干、口苦、脉弦、烦躁、胁痛、胸闷。次症:头痛、舌干、苔黄。5.10阳虚证:主症:咳嗽、畏寒、少言、痰清稀。次症:面色白、脉沉、头晕。6咳嗽的药物分析在治疗咳嗽的中药中,单味药物使用频率>15%的依次为:杏仁(48.1%)、甘草(43.9%)、半夏(27.1%)、茯苓(25.0%)、桔梗(24.2%)、贝母(23.9%)、陈皮(21.5%)、紫菀(21.4%)、黄芩(17.9%)、枇杷叶(17.8%)、麦冬(17.7%)、沙参(17.5%)、生姜(16.8%)、麻黄(16.8%)、桑白皮(16.7%)、川贝母(15.7%)、浙贝母(15.6%)等。7对证方药7.1.常见证候的方剂使用频率>10%和药物使用频率>30%的结果如下:7.1.1风寒束肺证:杏苏散、止嗽散、三拗汤、小青龙汤。甘草、麻黄、杏仁、生姜、半夏、前胡、桔梗、苏叶。7.1.2痰湿蕴肺证: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杏仁、生姜。7.1.3燥邪伤肺证:清燥救肺汤、桑杏汤。杏仁、甘草、麦冬、枇杷叶、沙参、贝母、瓜蒌、桑叶、梨皮。7.1.4风热犯肺证:银翘散、桑菊饮。菊花、杏仁、薄荷、连翘、甘草、桔梗、桑叶、芦根。7.1.5肺阴虚证:百合固金汤、生脉饮。麦冬、甘草、生地、炙紫菀、熟地黄、杏仁、百合、浙贝母、贝母、地骨皮、天门冬、桔梗、知母、阿胶、白芍、鳖甲、川贝母、沙参、玄参。7.1.6肺热炽盛证:泻白散、麻杏石甘汤。黄芩、生甘草、桑白皮、桔梗、栀子、生石膏、贝母、牡丹皮、瓜蒌、茯苓、知母、麦冬、杏仁、地骨皮。7.1.7肺气亏虚证:补肺汤、沙参麦冬汤。白术、党参、甘草、黄芪、茯苓、五味子、炙甘草、半夏、陈皮。7.1.8痰热蕴肺证:清金化痰汤、麻杏石甘汤。黄芩、茯苓、麦冬、瓜蒌、生桑白皮、杏仁、栀子、陈皮。7.1.9肝火犯肺证:泻白散、黛蛤散、逍遥散。青黛、麦冬、龙胆草、海蛤壳、桑白皮、黄芩、贝母、知母、地骨皮7.1.10阳虚证:肾气丸、理中汤、二陈汤、半夏生姜汤。茯苓、半夏、陈皮、生姜、五味子、白术、附子、甘草、干姜、肉桂、山茱萸、白芍、熟地黄。8常见证候药对:甘草与桔梗、紫菀与款冬花、桔梗与杏仁、杏仁与百部、甘草与杏仁、前胡与甘草。结论1.咳嗽的主要证素,病位证素以肺为主,病性证素以热、风、寒、痰为主。2.咳嗽的证素组合形式主要是三证素组合,其中以风+寒+肺形式出现频率最高。3.咳嗽的常见证候有风寒束肺证、痰湿阻肺证、燥邪伤肺证、风热犯肺证、肺阴虚证、肺热炽盛证、肺气亏虚证、痰热蕴肺证、肝火犯肺证、阳虚证。4.各证型均可使用的药物有陈皮、杏仁、麦冬、甘草、百部、桔梗、款冬花、前胡、桑白皮、紫菀等,其中甘草与桔梗、紫菀与款冬花、桔梗与杏仁、杏仁与百部、甘草与杏仁、前胡与甘草,常可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