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皮素对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突触传递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细胞内生物电记录技术,观察了蛙皮素(BOM)对离体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突触传递的影响,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重复电刺激突触前神经,除引起胆碱能性突触后电位以外,还可在60﹪ (69/115)IMG细胞引起非胆碱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ls-EPSP).2. 与IMG相连各组神经引发的ls-EPSP幅度、时程大小无显著差异.3,用BOM(10<-6>~10<-5>M)灌流1~2min后,66.5﹪(109/164)IMG细胞出现去极化,幅度6.2±0.2mV,时程166.0±7.2s,且BOM对其去极化反应呈剂量依赖性;7.9﹪(13/164)细胞出现先超极化后去极化的双相反应;另有25.6﹪(42/164)细胞对BOM无反应.4.应用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BOM作用持续存在,而用低钙/高镁溶液灌注后,BOM对IMG细胞的作用也不受明显影响,提示BOM是通过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途径,直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5.BOM引起的膜去极化增加了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使电刺激突触前神经所致的快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转为动作电位,提示BOM对f-EPSP有易化作用. 6.用BOM和SP分别灌注IMG可引起类似于ls-EPSP的缓慢去极化电位,当分别用BOM和SP脱敏时,各自ls-EPSP均相应明显减小或消失,但在同一细胞上,二者之间无交叉脱敏现象. 7.BOM敏感细胞的的ls-EPSP及BOM去极化均可被BOM拮抗剂(Tyr<4>,[D-phe<12>]BOM10<-6>M)可逆地阻抑,而BOM不敏感细胞则不受影响,此亦提示BOM参与ls-EPSP的形成.8.在BOM敏感细胞中,有27.4﹪(23/84)在膜去极化时伴随膜电阻减小,13.1﹪(11/84)膜电阻增加,其余59.5﹪(50/84)膜电阻不变;大部分(80﹪)ls-EPSP阳性细胞对BOM敏感,且同一细胞上ls-EPSP和BOM去极化时膜电阻变化相似;当膜条件超极化时,BOM去极化与ls-EPSP均明显增大. 目前报道介导ls-EPSP的递质有多种,如CCK、 VIP、 SP等肽类以及该室先前提出的5-HT<[1]>等.该实验结果表明,BOM亦参与豚鼠IMG肽能性突触传递,也是一种ls-EPSP的递质.
其他文献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属于我国温带性针叶林建群种。油松林在温带性针叶林中分布最广,太岳山地区在山西省素有“油松之乡”的称谓。油
目的 将阴道用乳酸菌胶囊及结合雌激素软膏(商品名:倍美力)与复方甲硝唑联合用于老年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阴道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患者采用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 76例(76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和光网络融合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中有非常丰富的应用集合,这些应用对带宽、时延的需求各不相同,增加了对分散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孕栓降低术后出血以及对术后排尿、排气功能恢复影响情况.方法 80例剖宫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缩宫
本文中采用细胞培养、DAPI染色、RNA干扰、Western blotting等细胞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以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为实验对象,综合研究了白藜芦醇抗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发现并论证了白藜芦醇靶向PTEN-Akt/mTOR信号通路抗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机理。具体结果如下:1白藜芦醇和雷帕霉素协同作用抗镉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以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为研究对象,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6或96孔培养板中
目的 探讨磺脲类续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76例磺脲类续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