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约为2.47亿。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他们无法成为城市的新移民,只能成为城市里的“流动人口”(非本地户籍人口),与此相伴的是城市随迁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迁移到城市环境后的适应不管是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长效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双维度文化适应的模型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对随迁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活满意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运用横断研究方法,采取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青少年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上海市五所中学的701名预初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第一,随迁儿童在社会文化适应上整体状况较为良好,在迁入地文化适应的方面的得分要高于老家文化保持,并且近年来随迁儿童的新迁入地文化文化适应有上升趋势,同时随迁儿童的老家文化保持性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随迁儿童对老家文化保持仍有依赖。第二,随迁儿童母亲的教养方式主要为理解和温暖,较少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而随迁儿童的父亲在平时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与随迁儿童的迁入地文化适应和老家文化保持相关。第三,父母的教养方式温暖、孝顺、独立和控制与随迁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迁入地文化适应和老家文化保持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第四,生活满意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家庭的角度和自身角度为城市随迁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从而使城市随迁儿童更科学地适应城市文化环境,同时也能为学校开展随迁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及应对机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