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随迁儿童社会文化适应性的影响:生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截至2015年10月1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约为2.47亿。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严重滞后,他们无法成为城市的新移民,只能成为城市里的“流动人口”(非本地户籍人口),与此相伴的是城市随迁儿童数量的快速增长。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于迁移到城市环境后的适应不管是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长效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双维度文化适应的模型基础上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对随迁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活满意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本研究运用横断研究方法,采取跨文化(中国人)个性测量表—青少年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上海市五所中学的701名预初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第一,随迁儿童在社会文化适应上整体状况较为良好,在迁入地文化适应的方面的得分要高于老家文化保持,并且近年来随迁儿童的新迁入地文化文化适应有上升趋势,同时随迁儿童的老家文化保持性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随迁儿童对老家文化保持仍有依赖。第二,随迁儿童母亲的教养方式主要为理解和温暖,较少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而随迁儿童的父亲在平时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且父母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与随迁儿童的迁入地文化适应和老家文化保持相关。第三,父母的教养方式温暖、孝顺、独立和控制与随迁儿童的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与迁入地文化适应和老家文化保持都存在显著正相关。第四,生活满意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从家庭的角度和自身角度为城市随迁儿童的社会文化适应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从而使城市随迁儿童更科学地适应城市文化环境,同时也能为学校开展随迁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及应对机制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的实施,中职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中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新课改要求中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一定注意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从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资产密集度、投资报酬率和股权结构方面探讨与实际所得税率(ETR)的关系。研究发现,实际所得税率与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对颈部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5例患者85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VTIQ图像资料。测量淋巴结的VT
当陆上油气资源经过长期、大规模的开发之后,海洋成为了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的资源宝库,世界范围内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已转向了广阔的海洋领域,并逐渐形成了投资高、风险大、高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