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非对称连体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z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对称连体结构是两个不对称的高层建筑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架空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连体结构区别于普通单体结构的最重要方面在于它们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上。在地震作用下,不对称塔楼振动幅度与振动形式存在差异,此时连体为协调塔楼振动,它所起的连接作用比塔楼对称时更为明显。两端塔楼越不对称,它们之间的相对振动也越大。结构与连体的连接作用也越敏感。故连体与塔楼的连接形式成为解决非对称连体结构的关键。国内外对非对称连体结构的研究尚未成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尤其是连体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工程较为罕见。本文结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待建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考虑不同连接方式,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连接刚度的变化对非对称连体结构的影响,以期对这类工程设计及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运用大型结构有限元计算程序SAP2000,分别建立刚性连接、柔性连接、未设置连廊的双塔结构三种空间模型。对比分析了三种模型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变化。对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两种连接方案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考虑两个主轴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下,得到了结构内力和位移的地震反应。通过对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方式的分析比较,得到了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对这类工程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结果表明:(1)柔性连接下,连廊与两侧塔楼形成TMD(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系统,使主结构的振动反应衰减并受到控制;(2)连接方式的不同对非对称连体结构动力特性影响显著。柔性连接下,结构周期延长,塔楼的振动相互独立性明显,有效减少双塔共振振型,平扭耦连情况得到改善;(3)采用柔性连接方式使整体结构的基底剪力和基底倾覆弯矩减小,在地震作用下对基底有很好的减震效果;(4)采用柔性连接对结构所受的内力有减震作用,在连体与塔楼的连接层效果最好;(5)柔性连接能够减小连体层以下塔楼的层间位移,增大连接层及其以上塔楼的层间位移,但增长的数值不大;(6)连接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扭转影响与连体的连接方向密切相关。当地震波沿连体的连接方向输入时,柔性连接使得扭转增大。而当地震波沿连接的垂直方向输入时,扭转减小;(7)柔性连接对结构的连廊部分起到了隔震作用,地震作用下,连体基本上呈平动。
其他文献
隔震加固技术是在基础隔震技术的工程实践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抗震加固形式,它能够在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同时,很好地保持保护性建筑物原有的特色。传统的抗震加固形式仅
交流阻抗谱(ACIS)作为一种电化学技术主要用于表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从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来了解材料的性能。由于阻抗测试的非破损性,从上世纪80年代被用于水泥
桁架式钢骨混凝土是空腹式钢骨混凝土的一种,由于钢骨被其外部混凝土包裹约束,能有效防止钢骨的局部屈曲,使钢材强度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桁架式钢骨中竖腹杆和斜腹杆的存在能够有
本文以广西南宁典型河流冲积相粘性土为研究对象,制作了3m(长)×2.3m(高)×1.6m(宽)的实体模型。利用环境发生器,通过模拟环境温度、环境相对湿度等气象环境因素,观测在温度、湿度改变
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柱和预制预应力梁,运至现场直接吊装,梁柱就位后,将后张预应力筋穿过梁柱预留孔道,对节点实施预应力张拉预压。可以说预压装
基坑的隆起稳定破坏及整体稳定破坏是基坑的主要破坏类型。地铁车站长条形基坑,顶管基坑及管线基坑等空间效应显著的长条形基坑在设计时按现有理论设计,没有考虑基坑宽度对稳
PK预应力叠合楼板是对传统叠合楼板改进后研究出的一种新型楼板结构,其预制构件底板为预应力带肋薄板,且肋上预留孔洞,施工时将预制底板作为模板,通过预制构件板肋长方形孔洞
连体结构是通过合理设计塔楼的结构、平面和空间的形式,并将不同的塔楼利用空间或者底部结构进行连接起来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新型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整体性能好、抗侧刚度大、传
我国沿海地区风灾频繁,每年风灾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其中大量土木工程结构尤其是量大面广的低层房屋的损伤甚至破坏是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台风登陆前后往往伴随着强降雨
为提高延性性能,剪力墙需要设置边缘构件。本论文针对型钢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的边缘构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约束型配钢方式,即配置的型钢采用格构的结构形式,缀条为扁钢,使得边缘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