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遴选与建设,对于树立校园足球教育教学工作典范,普及校园足球运动,提升校园足球水平,引领校园足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实现足球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梳理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空间布局现状,明晰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科学评价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绩效,探讨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优化的原则、路径和策略,为科学干预、调控乃至重构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同时“以点带面”,为科学布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示范、引领全国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不均衡。从空间上呈现出东西发展不均衡,区域城市发展不平衡;从结构上呈现出城乡分布不均衡,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校类型分布不均衡。2.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呈现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空间分布总体上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关系(Moran’s I=0.15),各地区校园足球发展的空间依赖程度较强;各区域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集聚现象较为显著(Z=2.32),受周边邻接地区影响较大,使得区域间的校园足球发展水平产生极化效应。3.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空间核密度分布结果呈现集聚性,布局密度和规模不均衡。分为:极高密度的热区(青岛),高密度的较热区(济南、淄博),中密度的温热区(临沂、济宁、泰安、莱芜、潍坊、滨州),低密度的冷区(枣庄、烟台、威海、德州、聊城、菏泽、日照、东营)四种类型。4.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呈现相对公平状态,基尼系数评价结果为比较公平(G=0.23),临近不公平的警戒线,说明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待进一步优化。5.受学生数量、区域面积影响,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丰度指数差异较大。分为:特富型(青岛、淄博),中富型(济南、莱芜、滨州),不富型(潍坊、烟台、日照、枣庄、威海、济宁、临沂),贫乏型(聊城、德州、泰安、东营、菏泽)四种类型。6.影响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布局的因素多元,主要有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地理因素、文化因素等综合因素。7.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优化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均衡性原则;人本性原则。8.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应打造“一核、一圈、四区、多点支撑”的特色空间布局。建设以青岛为核心的校园足球核心区;以济南为中心,带动周边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六地市的省会城市群校园足球发展圈;其他相邻地市分别打造烟(台)—威(海)、临(沂)—日(照)、东(营)—潍(坊)、济(宁)—枣(庄)—菏(泽)校园足球发展区;在各地市的县区内发展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集中节点,形成多点支撑,带动周边学校发展。9.山东省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空间优化策略为:科学发展,实现特色学校空间布局合理化;均衡发展,实现特色学校空间布局公平化;协同发展,实现特色学校办学资源共享化;融合发展,实现特色学校办学模式多元化;智慧发展,实现特色学校使用效益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