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MWA)技术在开腹及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微波辅助肝切除应用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观察微波消融对肝切除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并随访微波技术对肝原发恶性肿瘤的长期疗效的影响,分析微波辅助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微波消融辅助肝切除技术的临床推广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01月至2015年01月来空军总医院行开腹肝切除的275例肝占位病例,微波组系微波辅助肝切除患者166例,其中包括肝原发性恶性肿瘤112例,肝良性血管瘤54例;对照组系非微波辅助肝切除患者109例,其中肝原发性恶性肿瘤66例,肝良性血管瘤4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66例肝占位病例,微波组和对照组病例皆为肝原发恶性肿瘤,其中微波组38例,对照组28例。最后诊断经过术后病理确诊。微波组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沿肝预切线行多点连续微波消融,使肝预切线上肝脏组织形成凝固坏死带,进而在肝凝固坏死带上行肝横断;对照组术中未使用微波辅助技术,术中部分使用肝门阻断技术。分别统计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情况、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情况、肝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后生存率等,通过两组间的比较,分别评估微波消融对肝良性血管瘤及肝原发性恶性肿瘤肝切除治疗效果的不同影响,以及微波消融对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微波消融对肝原发恶性肿瘤短期生存率的影响。结果:腹腔镜手术微波组和对照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均未发生明显胆漏及大量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微波组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出血量也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微波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也少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开腹手术两组均较顺利的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肝良性血管瘤微波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在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微波组术后输血制品的比例为13.0%,对照组术后输血制品的比例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术后输血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微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住院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微波组与对照组在切除肝段比例上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微波组术后输血制品的比例为15.2%,对照组术后输血制品的比例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术后输血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开腹手术微波组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和82.0%,对照组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8%和75.1%;腹腔镜手术微波组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约为95.0%和88.0%,对照组术后1年、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2.1%,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波辅助肝切除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有效地手术方式,可显著的减少术中肝横断时出血及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输血的概率,降低肝门阻断的使用,并未增加术后的风险。因能有效控制肝断面出血,减少腹腔镜中转开腹的可能,同时改善手术视野,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对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可以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对于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微波技术对其短期生存率并无明显影响,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加围手术期安全性。对于毗邻重要管道的肝占位,术者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还需要有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及良好的超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