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作为不同语言交流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文化差异和文化误读增加了口译的难度,同时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出色的译员不仅要充分了解口译的文化功能,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冲突带来的冷场、误解等。在口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含有文化因素的信息,谚语、诗词、典故等都是口译中颇为棘手的问题。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对口译的效果有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译员,除了要掌握语言上的技能和技巧之外,还需要对文化差异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本论文将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及其翻译策略选为研究方向。本论文以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为文本,总结汉语与英语间的文化差异,并分析由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从而探索相应的翻译策略。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口译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同时大致地回顾了中西方口译中的文化因素研究。第二部分重点是分析白岩松演讲中所体现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例如,历史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价值观差异,以及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地理环境等。在最后的一部分中,作者给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音译,不译或者零译;同时简单介绍了另外三种相对常用的翻译方法——还原法,等效法,简译。总之,本文仅仅是对口译中文化因素的初步探索。作者的目的是将文化交流与口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希望通过本篇论文对口译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尽微薄之力。但是,由于作者相关知识的局限性,作者希望越来越多有经验的口译员对此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文化因素这一课题提供更多有说服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