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肝脏本身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造成原发性肝癌极具侵袭性和转移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极差。尽管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由于原发性肝癌外科手术切除率仅为10%左右,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各种非手术疗法仍然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传统化疗和放疗均具有较严重的抑制免疫和造血功能的毒副作用。目前,肝癌治疗措施强调通过西医、中医及其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中医药在预防肝癌发生,减少复发,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在不断提高,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展开。 文献报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肿瘤自身存在的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是引起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肿瘤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和干预免疫逃逸是目前肿瘤治疗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资料研究证实,荷瘤机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现在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导致CD4~+/CD8~+比例失常,使肿瘤患者基础细胞免疫功能严重障碍。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激活的DC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较多资料表明,肿瘤机体内DC表面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低表达,常导致其功能缺陷,因此无法有效提呈肿瘤抗原,进而无法有效诱导机体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杀伤肿瘤细胞,使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低下或无能。有学者研究认为共刺激分子B7表达降低可能是DC无法有效激发CTL反应的主要原因。 肿瘤细胞自身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功能,这些机制包括①Fas和FasL相互作用导致免疫逃逸;②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③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抗原缺失或变异等。Fas和FasL相互作用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肿瘤细胞均可大量表达FasL,当肿瘤细胞与活化的Fas(+)的淋巴细胞接触时,通过传递死亡信号,引起免疫活性细胞凋亡,而肿瘤细胞得以存活,从而实现其免疫逃逸,故又称为“Fas反击”。体外实验也证实FasL表达阳性的肝癌细胞可以通过Fas系统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导致肝癌组织间质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减少,使肝癌增殖局部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肿瘤细胞自身产生或诱导荷瘤机体产生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可导致免疫效应细胞的增殖、活化受抑;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抗原缺失或变异,使肿瘤细胞不能为T细胞所识别等,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 临床与实验均已证明许多中医药具有肯定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枸杞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