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损害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大;不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需要短时间间隔内多次给药;病变细胞易对其产生多药耐药性等。利用纳米载药系统将化疗药物输送至病变部位,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些缺陷。近年来,面临供血短缺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血液代用品迫在眉睫。通过纳米载药系统包载血红蛋白,可以减少氧气在输送过程中的解离,提高缺氧部位氧气含量。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是应用广泛的药物输送体系,尤其是两亲性高分子可以自组装成合适粒径的纳米粒子,包裹药物,并且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1)利用两亲性高分子材料壳聚糖-聚乳酸-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Cs-co--PLA-DPPE)为载体,分别利用双乳法和纳米沉淀法制备包载米托蒽醌的纳米载药系统,并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光谱等研究了该系统的形貌特征,纳米粒子的稳定性以及药物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粒子形貌为均一球形,用双乳法和纳米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别为200nm和150nm左右,并且药物从纳米粒子中缓慢释放。(2)合成了荧光标记两亲性高分子材料棕榈酸-聚乙烯亚胺(PA-PEI),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以合成的聚合物为载体,利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包载具有协同抗癌作用的两种药物硼替佐米和紫杉醇,研究纳米载药系统的形貌,包封率和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粒子形貌是均一球形,粒径大约200nm,硼替佐米的释放速率比紫杉醇大。(3)以生物效应良好的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为药物载体,采用双乳法包载牛血红蛋白,探究其携放氧能力。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光谱等研究了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粒子中血红蛋白的结构以及氧解离曲线。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粒子呈球形分布,被包裹的血红蛋白结构未发生变化,并且能够在氧分压很低的条件下解离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