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与防控药剂筛选研究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ArachishypogaeaL.)是山东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在莱西花生研究所种质基地发现一种花生叶部病害,为明确病原菌种类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敏感性,实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并通过ITS序列和EF1-α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引起此花生病害的病原菌为Alternariaalternata。后续对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2℃;最适生长pH值为7,在偏碱性、光照环境下适宜生长;对乳蛋白和苯丙氨酸两种氮源的利用率最高,碳源利用方面,对乳糖和甘露醇的利用率最高。孢子萌发情况与菌落室内生长相对一致。在30℃,pH值为8的环境下孢子萌发率最高。在室内进行的17种杀菌剂的筛选,筛选出7种对病原菌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药剂。蓝粉对病原菌的EC50为0.23mg/kg、除菌酯6.04mg/kg、春雷王铜0.0006mg/kg、苯醚甲环唑0.00006mg/kg、琥胶肥酸铜0.0000008mg/kg、嘧菌酯0.0000054mg/kg、腐霉利1.58mg/kg。其中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琥胶肥酸铜的EC50在7种药剂中相对较低,且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效果。本实验的研究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防治参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棉大卷叶螟Sylepta derogate Fabricius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化学药剂使用量的减少,在部分棉区为害日渐严重,已成为我国长江流域棉区
细菌通过设计精巧的蛋白传输系统,泌出毒性因子和效应子,与寄主进行分子交流。其中,Ⅱ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Ⅱ型分泌系统主要以分泌途径转膜蛋白(GSP)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