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运动动作语言是呈现在动作展示和动作欣赏的表象上的,其语言因具有独一无二的项目特征而广受观众的喜爱。啦啦队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表现难美的运动项目,涵盖了包括健美操、艺术体操、技巧、舞蹈等多种元素在内的体育艺术形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动作语言体系,本研究不仅是对其研究领域的延伸及补充,同时对啦啦队在高校的发展及推广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本文以啦啦队动作语言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观察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从啦啦队动作语言的理论体系到动作语言的实践运用这两个方面对啦啦队动作语言进行详细论述,意在使人们对啦啦队动作语言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旨在抛砖引玉,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提高啦啦队运动动作语言的设计水平及啦啦队队员的展示能力、交流层次,使啦啦队运动动作语言文化在竞技运动的文化传承上具有相应的地位。 通过相关阐述,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啦啦队动作语言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且啦啦队动作语言的“情绪”主要以表现积极向上、乐观为主。因此在啦啦队教学训练中,要充分让学生领悟这一“情绪”主旨,不断加强表现力的训练。 2.啦啦队动作语言主要由手位语、手势语、脚位语、表情语、道具语组成,而以这些动作语言为主体的语言构成突出反映了啦啦队动作语言的表现性、程式性、审美性、节奏性、制动性、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训练中,教练员老师要在充分领悟这几个特性基础上,灵活对动作加以创编。 3.啦啦队动作语言的构成因素是多面的,从运动力学的角度来讲,动态、动速、动律、动力构成了它的内部成因;而从体育人文社会学角度来讲,成套动作主题风格的选择以及创编者的专业素养是动作语言形成的直接的外部原因。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强化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借助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基本身体机能,加强基本功练习,同时,教练员老师也要不断补充学习啦啦队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业内动态,多实践观摩,多方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4.啦啦队动作语言有三大基本组成成分,即基础动作、动作组合以及动作语汇,而在动作的创编过程中,主要以成套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构图结构、动势大小、技巧布局以及象比方法为依据,多采用动作重复、层次对比、动作复合、变化转换等方法进行组合创编。一套完整的啦啦队作品,还必须给人稳定感,在动作的过渡连接以及音乐与动作的表达一致上还需要表现流畅性,尤其重要的是要体现竞技性。这就要求创编者除了掌握啦啦队常用动作语言外,对创编的手法也需要运用自如,并能够自主创新,提高作品的竞技性。 5.在啦啦队动作语言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既要体现其快、狠、准,又要讲究动作语言的精、畅、简;技巧啦啦队运用时要求构图变化要顺,时空表达要稳,动作组合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