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不锈钢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6Cr11Ni2MoVNb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许多重要机械零部件的性能要求。我国研制的某种重型燃机中压气机盘就是这种材料制造的,为进一步满足该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服役要求,对该材料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工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和拉伸试验等手段,分析并对比了不同淬火和高温回火工艺对06Cr11Ni2Mo VNb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的试验结果如下:试验钢淬火后的组织主要为板条状的马氏体、奥氏体以及碳化物为主,最佳淬火工艺为1040℃油冷,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经过回火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板条内存在大量的位错,而残余奥氏体呈点状存在于马氏体板条之间,缓解了板条内的位错,减小了试验钢中的内应力。回火后硬度强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试验钢淬火后拉伸断口形貌存在大量的微裂纹、韧窝以及第二相粒子,在高倍扫描电镜下发现第二相粒子主要存在裂纹和韧窝处,断裂优先于第二相粒子处,使得试验钢的塑性下降;经回火后断口出现明显的颈缩,凹凸不平呈暗灰色且无金属光泽,有一定程度上的延伸,存在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放射区的占比较大,纤维区占比较小,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和韧窝,呈韧性断裂特征。经过对比发现,1040℃淬火油冷-650℃回火空冷下的试验钢晶粒相对细小且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34.26μm,同时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硬度下降了12.3%,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强比、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789 MPa、929 MPa、0.85、16.5%和57%。
其他文献
对于矩形风机管道、空冷机透平出口等所使用的矩形轮廓金属波纹管,相对于传统圆柱形波纹管,存在着显著的周向形状及轮廓变化(圆角、直线段),且圆角段材料的流动困难、变形抗力远超过直线段,液压成形后的矩形波纹管的圆角段波高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传统液压成型工艺的自身优点,就有必要在已有液压胀形工艺技术基础上加以进一步技术发展,以便于有效解决传统矩形波纹管成形加工中的技术难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两种
学位
本文运用高温高压模拟腐蚀试验、应力腐蚀开裂、电化学测试和理化性能分析,并辅以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在复杂工况下的腐蚀行为,探讨了其腐蚀机理,为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在连续管技术上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连续管整体性能良好,其母材与焊缝之间组织形态与两相比例产生了变化,母材的两相比例较为理想;在酸化环境下
学位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趋于理论极限,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于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更高需求。在能源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加有效地联结能源存储和终端应用,开发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加廉价的储能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高能化学电源,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
学位
二维纳米片材料能够同时具有材料纳米化后的赝电容储能特性以及较高的表/界面电荷转移速率,从而有望满足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需求。本课题从加快离子传输和电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出发,将类石墨烯碳类材料与二氧化钛TiO2的优势相结合,通过TiO2层间原位生长单层碳纳米片设计了碳/钛基金属氧化物纳米片(carbon/TiO2)超晶格复合材料,旨在研发面向下一代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储能材料。首先将其应
学位
钎焊作为铝及铝合金的重要连接方法,具有成型美观、变形小、可批量成型、可钎焊微小零部件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然而钎焊接头力学性能较差,使得铝合金钎焊的应用受到限制。在Al基体中加入低熔点金属元素Ga、In、Sn(GIS)后,合金中的低熔点第二相可为Al原子从固态合金内部输运到液态水中提供通道,加速铝水反应,然而铝基钎料中加入低熔点第二相能否继续为Al原子从液态钎料输运到固态母材提供通道,加速
学位
在油田水处理系统中,腐蚀与结垢共生共存,彼此相互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协同作用机制。本文在西北某油田水处理站场管道原位垢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结合分子动力学和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低碳钢管道在油田污水中结垢和腐蚀的相互影响规律,探讨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管道原位垢样中,紧靠管壁处,以腐蚀产物为主,此后无机盐沉淀在垢层中含量不断增多。(2)腐蚀产物膜对
学位
人们对能源的高需求和对可持续性日益增长的关注推动了光收集技术的发展。目前晶体硅的能源转换效率达到了瓶颈,研究者对各种太阳能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硅光伏材料只能被在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或更低的加工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潜力的替代材料所取代,所以硅光伏(PV)目前主导着太阳能电池市场。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被确定为很有前途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已经取得了极其迅速的进展。然而,尽管钙钛矿有其优点,但仍有一些
学位
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MS-SOFC)相比传统以陶瓷或者金属陶瓷为支撑体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具有制备成本低、可加工性能好、单电池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特点,但是MS-SOFC以甲烷作为燃料时,电池的支撑体和阳极功能层的活性位点会出现积碳而导致电池内重整性能下降,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减少。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本文拟在MS-SOFC的金属支撑体表面增加催化重整层,CH4燃料首先在催化层内发
学位
铝合金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低温韧性好、易加工成型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中,已成为大量应用的一类有色轻金属材料,使用量仅次于钢。钎焊是一种既精密又高效的焊接方式。但是铝合金材料表面存在难以去除的致密氧化膜。超声波辅助钎焊在非真空环境下可使润湿性差的母材发生冶金结合。因此,超声波辅助钎焊纯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同时,铝基钎料熔点高,钎焊时易使母材过烧。因此
学位
近年来针对传统阳极腐蚀箔技术瓶颈和缺陷,结合粉体烧结技术新进展,提出了新型粉层箔制备技术。国内粉层箔制备技术对铝粉粒径影响粉层箔性能的机制研究较少,为促进粉层箔制备工艺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粉层箔性能,本文通过控制铝粉粒径与比例对粉层箔性能影响及增容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单粒径铝粉制备粉层箔时,不同化成电压下铝粉粒径对粉层箔孔隙构成及性能的影响;多粒径铝粉制备粉层箔时,结构铝粉与填充铝粉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