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本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大功率GTO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给出了作者用TMA-EMDICI商用器件模拟软件对GTO 关断特性的模拟结果。 b)本论文对影响大电流关断能力的P基区杂质分布,径向扩散浓 度和少子寿命的均匀性以及湿法挖槽的凹槽门极结构进行了 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当阴极-门极结前沿的P基区浓度 Cpj控制在1-3×1017/cm3范围时,GTO的P基区横向电阻符合二 维关断增益的要求,而且这样的GTO还具备低通态电压和高浪 涌电流的晶闸管(SCR)的良好特性。真空闭管镓扩散的大直 径硅片上扩散参数和少子寿命的分布极不均匀,引起GTO在小 电流下的关断“撇脚”现象,下降时间变长,从而引发个别小 单元的电流集中使GTO烧毁失效。因此本论文作者在国内创新 开发了改进性的锗镓源(Ge-Ga)闭管充气扩散法,从而有效的 改进了径向扩散参数均匀性,实现了GTO的大电流可关断能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力。 C)本论文在国内创新开发了湿法挖槽的叮 凹槽新工艺,其槽底 非常平坦,槽型可与干法反应离子刻蚀戳)的槽型相媲美。 GTO槽底平坦性要比国外某些公司的“ 槽底平坦性好。从而 提高了GTO压接式封装的可靠性。 d)作者对关断损耗E。;f的分析表明,由于尾部时间为下降时间的 10七0倍,所以尾部电流损耗占关断损耗巳。。的绝大部分。阳 极短路结构不仅能通过降低阳极发射极的注射比而减小a;,而 且能在最佳的短路图形下使存贮的少子电荷通过短路的n”区 排除到达阳极,大大降低尾部电流。 e)我们在国内创新设计了与国外传统阳极短路结构完全不同的 环形阳极短路的1000A”500V大功率叮,尤其考虑了不同短 路环图形及分布对尾部电流It。;l(关断损耗E。。,)及通态特性 的强烈影响。环形阳极短路结构简化了双面光刻的对版工艺, 提高了叮 制造工艺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真正实现了 阳极短路环均匀抽出残余载流子的能力。研究结果证明,将短 路比为 50%的多环短路结构与 12Mev的高能电子辐照相结合, 可获得最小的尾部电流/尾部时间,从而使高温关断能力最强。 f)作者在文中详细讨论了该叮 的制造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为 了获得辐照前长而均匀的芯片少子寿命,工艺中首先用改进的 锗嫁一扩获得了20微秒的高寿命值,其后的四次高温氧化采 用了集成电路 IC制造常用的掺氯氧化工艺既三氯己烯门CE)张昌利 新型阳极短路环GTO晶闸管2000年9月 氧化吸收,避兔了普通氧化的少子寿命下降问题。最后一次高 温扩散则采用阳极面的高浓度P吸收,使少子寿命再次提高到 5060微秒左右。同时该高浓度P”又反扩散到凹槽门极处而大 大降低了门极处的横向电阻,提高了关断负门极的抽取能力。 在此长而均匀的寿命基础上,用轻剂量的电子辐照配合阳极短 路,将少子寿命均匀地降低到10d2微秒。 g)作者通过对通态电压VT。和尾部电流It。;l的测试比较,发现短 路比为25%的单环短路图形的元件的通态电压低、擎住电流小。 但它的尾部电流大/尾部时间长,高温 125T时常常发生关断 之后的再导通既关断失败。而短路比为50%的多环结构的元件 尾部电流和尾部时间合适,采用 12Mev高能电子辐照之后,多 环结构的元件尾部电流和尾部时间更小,高温关断能力更好。 h) 本论文作者分析了600A/1800VGT0的门极槽型结构对门极阻 抗和关断能力的影响,在国内创新开发了新颖的“两级门极挖 槽台面结构厂,降低 了 2500A/4500V GTO的动态门极电阻,提 高了大电流叮 元件的使用可靠性。 )由于高压大电流 2500A八500V GTO在门极关断过程中,门极负 电流流动时,不可避兔地存在着门极自偏压效应什e十iased efkct厂 所以大直径硅片上多圈发射极单元的边缘阴极条关 断必然缓慢,由此作者创新开发了新颖的‘阳极短路补偿环’ 结构。该‘阳极短路补偿环’结构至今还未见在国际电子器件 杂志IEEEED和国际会议上有类似的报导。实验证明,该结构V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确能避兔上述的关断非均匀性,从而将邮3.smm阳极短路 GTO的电流关断能力从2000A提高到3000A。j)本论文在国内首次创新研究了用质子辐照来实现叮 的局部 少子寿命控制。作者用SILVACOATLAS模拟软件对新型少子 寿命控制的质子辐照的缺陷复合率、载流子分布进行了精确模 拟。对叮 器件的3MeV、SMeV、7MeV质子辐照进行了实验比 较,找出了低寿命控制区的位置。实验证明,7MeV质子辐照 可使尾部电流降低到电子辐照GTO的25见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