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介入影像——《中国电视》期刊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gl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进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之后,势不可挡地引发了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变化,愈来愈成为当今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但在电视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电视理论研究与电视文化评论还显得滞后,尚不能适应和满足电视实践对电视理论的需要。而电视理论的逐步完善,离不开创作者与文本批评理论、专业评论者和观众之间的交互对话,随之电视期刊就成为了这样一个可供交流的场域,成为了普通观众、非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电视理论、认知电视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专业人士拓展和深化电视理论的重要阵地。  本文将1982年到2015年的《中国电视》期刊作为研究对象,以历史的眼光进行整体观照和具体阐释,尝试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的框架内展开论述,以史的梳理为要旨,考察其文本和侧重点上的演变轨迹,并结合该刊的刊名更迭、编创者队伍、定位理念、栏目设置以及文本内容上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对客观、全方位的考察研究。试图从《中国电视》这一具体案例中探讨电视学术期刊的办刊价值,并探究电视学术期刊在中国电视艺术创作实践和电视理论的建构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概述,解读电视期刊与电视艺术发展的内在联系,肯定《中国电视》作为研究电视艺术发展进程基础性资料的价值属性。第一章重点进行《中国电视》期刊的定位研究,对其34年(1982-2015)来的生态环境与流变进行纵向的梳理,并对期刊的形象定位进行分析,思想上坚持政治方向的正确导向,内容上以多项栏目板块实现对电视文艺的多形式兼顾,并始终给予电视剧发展密切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电视剧的载体。第二章主要从栏目设置研究、电视事件关注、电视作品研究三个层面上横向、全面的概括《中国电视》期刊的内容构成要素,试图通过对《中国电视》内部结构的探究直观地映射出当代电视艺术的发展动向。第三章重点研究《中国电视》期刊对于电视史的书写、电视文本理论的架构、电视批评研究范式的展现等方面的贡献,在文字、语汇的表层下透视出期刊对电视艺术学科建构的价值意义。最后结语部分对以上三方面做出总结,再次肯定了电视期刊本身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与文化价值以及期待《中国电视》继续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为电视艺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认为,《中国电视》作为电视学术理论刊物,将电视艺术内部发展风貌诉诸于铅字,以文字的形式介入电视影像呈现,成为了真实还原历史现场的文本资料,给予历史叙述以新的补充。《中国电视》从不同角度捕捉中国电视艺术的演变,从而推动了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知识谱系的建构与更新,更对中国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人物画在我国历史悠久的长河中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中,工笔人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中国当代女画家王美芳的工笔人物画对中国
期刊
“以美育代宗教”是蔡元培美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但关于这句话本身的内容解读,学术界的观点却并不一致。我希望能在我的论文中深入阐述“以美育代
我的论文以我所喜爱的迷幻摇滚为切入点,阐述我的创作动机及其意图一试图找寻迷幻摇滚和自身版画创作的契合点,构建起一座桥梁;并尝试用版画的语言展示音乐和绘画两者结合的可
詹景凤为明代嘉万年间的鉴藏家,他活跃的时期正是苏州鉴藏圈进入后文征明时代、徽州收藏之风大兴、宫廷折奉书画大量进入民间之时,他与众鉴赏家的交游折射出当时整个鉴藏圈的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