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癌性发热的临床发病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热的临床分度与各研究指标间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癌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Excel软件,统计癌性发热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规律,用SPSS17.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分析发热的临床分度与各临床指标间的分布规律。结果:癌性发热患者以中度发热居多,发热温差以0.8℃和1.1℃的患者居多,发热的持续时间以14天居多,性别情况以男性居多,年龄分布情况中以61~70岁之间者居多。癌性发热患者的肿瘤原发部位统计中以肺部肿瘤居多,其次为消化道肿瘤,病理类型中以腺癌居多,其次为鳞癌,病理分期以Ⅲ、Ⅳ期居多。癌性发热患者的体表肿物大小对癌性发热的影响不大,体内肿物以2×2~4×4cm居多。癌性发热患者的转移情况中,以发生转移者居多,转移部位中以胸膜转移、肺部转移、肝转移居多。癌性发热患者的化疗情况以未行化疗者居多,化疗周期数在1周期和6周期居多。癌性发热的发生与化疗先后的关系不大。癌性发热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情况,以CA125、CEA、CA199升高居多,疼痛(NRS)评分与癌性发热发生的关系不大,其中NRS评分为3分居多。KPS评分情况中,以60~80分之间者居多。癌性发热患者的中医证型中以瘀毒互结证居多。舌质以黯红舌的居多。舌苔以薄白苔的居多,其次为白腻苔,舌苔的情况以白苔居多,舌苔的腐腻以腻苔居多,舌苔厚薄以薄苔居多。脉象以弦脉居多,其次为弦细脉。患者的治疗情况以物理降温、吲哚美辛栓联合中药治疗为临床中应用居多,疗效评价中完全控制16例(占24.2%);部分控制28例(占42.4%);有效20例(占30.3%);无效2例(占3.03%)。在癌性发热的发热临床分度中三种类型的发热在生存质量KPS评分及疼痛(NRS)评的分布规律有所差异,但其在中医证候、舌质、舌苔、脉象、转移情况及与治疗中使用化疗的情况、化疗先后与癌性发热的关系的差异不大。结论:癌性发热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物大小、转移情况、化疗情况、肿瘤标志物情况、疼痛(NRS)评分、KPS评分等指标有不同分布规律,可以作为临床癌性发热的发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分析发热的临床分度情况可将生存质量KPS、疼痛(NRS)评分作为不同发热程度治疗中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