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TCC微流通道的三维模型仿真和分析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及现代电子系统技术不断的朝着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微系统和封装体积越来越小,封装密度越来越大,导致相同体积的发热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按照微电子的摩尔定律,集成电路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就要增加一倍,而功率也每18个月增长一倍,这就导致发热量成四倍的增加,对于MEMS系统封装来说,因为器件尺寸的越来越小,功能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导致发热量迅速增大,无论从微电子哪个领域来说,克服封装体的散热问题都迫不及待。在封装中集成微流道系统,以其高效的散热能力,作为一种微系统的散热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对于微流道的研究常常陷入两难,一方面需要不断的缩小流道体积以满足芯片封装和器件小型化,另一方面,由不断缩小的体积所带来的热应力过高和流道内液体压力过大等问题,因为微流道截面积比较小,液体单行流经微流道时会伴随比较大的温升,虽然增加流速可以降低液体温升,但带来内压过大的问题,微流道商用化道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11]  本文介绍了LTCC(低温共烧陶瓷)微流道的一些发展情况,并对一些例子进行了探讨。设计了两种简单的二维微流道结构笔直流道和直角流道,模拟其流体特性和压力特性,作为后续工作的基础;同时设计了一个三维的微流道模型,该结构呈笼状,将散热芯片包裹其中,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型建模,然后进行了流体特性和散热特性方面的仿真;给定不同的初始条件,对比了不同条件下的散热效果,得出了可靠的结论,证明所设计的三维微流道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并且流速越高,温差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对于相同面积的封装,三维微流道的散热能力理论上可以达到单层微流道的四倍,这得益于结构与散热体有更多的接触面积。本文进行了微流道散热和流动特性测试的实验平台设计,讨论了基于红外测试技术的系统仪器配置以及相关实验步骤。
其他文献
随着显示器品质的提高及新型显示的崛起,传统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已经成为限制显示器品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比而言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具有更强的驱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多领域都需要高速DAC完成关键的数模转换。针对高速应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DAC的系统构成,误差来源以及工作原理。基于国内代工厂的65nm CM
鉴于集成电路在减少医疗电子体积和功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疗芯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对生理信号采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噪声和干扰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模拟滤波器
电荷俘获存储器工作过程中包含隧穿,陷阱辅助隧穿,载流子俘获,激发和发射机制,受温度影响的热电子发射和Poole-Frenkel效应,电荷复合机制和包含驰豫的传输机制,局部积累电荷
近年来,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实时图像消旋和无级缩放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无论是红外吊舱系统、光学瞄准器等军用设备还是民用领域中生产监视、闯入告警等都离不开
亚洲中部干旱区(Arid central Asia,ACA)的形成和演化是第三纪以来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被认为与青藏高原隆升及现代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地学领域研究热
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分类方法,具有横向可比性、简便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在前期的工作中以分类较为混乱的链霉菌灰色类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6个保守基
浮栅器件由于具有速度快、体积小、兼容性好、携带方便、寿命长等众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目前的电子产品中。采用浮栅结构的闪烁存储器(Flash)是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典型非挥发性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用一种被称为“存储转发”的方式,通过一系列中间节点,从信源传输到信宿。2000年,香港中文大学的Ahlswede等人提出了网络编码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证明
研究背景与科学问题:联合学习是常见的信息获取方式,联合记忆是逻辑推理、联想和比较等认知过程的基础。条件反射模型通常被用来研究联合记忆的细胞分子机制。条件反射强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