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以青城山与都江堰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在新世纪的今天,“遗产旅游”已成为一种世界现象。 一个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其所面临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方法也有多角度、多方面的,包括以青城山-都江堰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也不例外。但笔者认为,透过面临众多问题的这些现象,究其原因,都是缺乏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三点特色的认识与把握,正因为没摸到这三条“准绳”,才导致了文化遗产地从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操作链条上的某处甚至多处失误。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和思路,但如果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普世性”、“珍稀性”和“唯一性”在进行吃透与把握的基础上,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构建高效的旅游解说系统,以提供高质量的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全面体现人文终极关怀,那么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解说系统所带来的改观效果完全有可能超越这看似技术层面能达到的期望值,甚至是立竿见影地影响到实质层面。 全文的结构如下: 绪论:本部分介绍了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旅游解说系统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实质、功能、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第二章 文化遗产旅游地旅游解说系统构建的提出:本章首先介绍了世界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对文化遗产旅游概念及其特征的分析,指出了构建文化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的必要性。 第三章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本章以四川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从该景区的现状分析着手,全面介绍了其旅游解说系统的类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三大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明清时期山东进士的研究,在学界并不是很多。而此时山东进士的数量在全国虽然与江南相比较,是处于劣势;但是在北方来说,还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处于第五位。因此,山东进士的分
创刊于1940年的党办报纸《太岳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太岳区党委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执政的主要舆论宣传工具。《太岳日报》对太岳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