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龙牙百合储存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护色工艺的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新鲜龙牙百合在化学成分分析、采收后储藏过程中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变化规律、保鲜护色工艺等研究方面的报道相对匮乏,本文从以下三点出发,旨在为龙牙百合的资源有效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帮助:1.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初步活性评价为龙牙百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2.通过对不同储存条件下鲜百合营养成分与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揭示鲜百合褐变机制及优化储运条件;3.通过护色工艺的研究,为鲜百合抗褐变、延长货架期提供技术支撑。鉴于此,本文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龙牙百合中4种营养成分(多糖(404.32(±7.76)mg/g)、游离氨基酸(23.34(±0.71)mg/g)、蛋白质(23.21(±0.19)mg/g)、还原糖(10.15(±0.69)mg/g))和2类活性成分(总多酚1.60(±0.09)mg/g、总皂苷21.60(±1.12)mg/g)的含量。2.采用UPLC-MS和GC-MS技术鉴定了龙牙百合中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共鉴定出12个酚酸类(苯丙素类)化合物、6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1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其中9个是首次从龙牙百合中鉴定;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为正己醇(25.87%)和正己醛(18.80%)。3.采用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评价实验,明确了百合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活性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和三氯甲烷萃取部位,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强于三氯甲烷部位;三氯甲烷萃取部位的抗炎活性强于正丁醇部位。4.开展了鲜百合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鲜百合中的营养成分在储存过程中含量降低,受到光照和高温的影响会加速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未契合非酶褐变机制。5.开展了鲜百合在不同储存条件下,活性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百合采收后,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酚类化合物出现逆境累积,PPO、POD活性持续上升,褐变度最终会达到较高水平。光照、温度对上述指标影响显著,上述指标的含量变化规律符合酶促褐变机制,酶促褐变是鲜百合储存过程中发生褐变的主导因素。(2)冷冻储藏可以使百合褐变度、酚类化合物含量总体上不发生变化及抑制PPO、POD活性,但是会导致MDA含量急剧上升,鲜百合恢复常温即会腐烂。(3)储存带来的逆境会导致鲜百合褐变,但也会导致酚类化合物累积,可以利用腐烂、褐变的百合提取其中的酚类化合物而进行废物利用。6.考察了柠檬酸、VC、植酸及超声处理对鲜百合褐变程度的影响,通过将鲜百合与护色液匀浆的方式基于响应面法优化了最佳护色配方工艺:在柠檬酸浓度2.4%,VC浓度1.2%,植酸浓度0.8%的工艺条件下对鲜百合褐变的抑制率达85%;由于护色液不能直接对完整百合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以超声为媒介,采用复合护色液浸泡结合20 min常温超声处理的工艺条件,对鲜百合褐变的抑制率达76%,对PPO活性的抑制率达88%,总多酚含量约上升23%。
其他文献
稻田螯蜂Dryinids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螯蜂科Dryinidae,是半翅目害虫——稻飞虱和稻叶蝉的寄生性天敌,且多数种类兼具取食习性,具有重要的自然控害作用。掌握螯蜂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保护和利用该类天敌控制害虫的重要依据。两色食虱螯蜂Echthrodelphax fairchildii、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
针对普通比例阀放大器响应慢而无法实现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冲击的问题,提出用车载PLC的快速性响应PWM口直接驱动实现主阀快速响应,研究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冲击特性。以A10VSO28DFR泵和M4-12阀构建的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为对象,采用上下位机通信方式实现冲击试验的控制和参数采集。上位机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通过NI9223板卡采集液压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参数,通过PEAK USB/CAN卡实现液压
钩吻(Gelsemium)是一种常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疼痛、抗炎、抗肿瘤、抗焦虑的传统中药。目前仅有少数关于钩吻单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而未见多组分钩吻生物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在实验室前期建立的钩吻化学成分谱和在猪血浆中的LC-MS/MS定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定量方法进行考察并应用其进行多组分钩吻生物碱在羊和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钩吻中兽药开发和进一步探究钩吻毒性差异机
在当前集约化生产的猪场中,约有10%的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迟缓形成“生长受阻仔猪”。生长受阻仔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转换率低,免疫力差、易染病而成为猪群的传染源。引起生长受阻的原因非常复杂,采用综合调控手段非常有必要。前期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生长受阻都导致了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受损。因此,本研究针对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调控靶点,综合采用植物提取物、复合微生态制剂和多酶复合物组成的生物活性物质
要凸显学科育人,需要优化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细节,课堂才能更好地符合学习实际,满足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并渗透德育。以“力学单位制”为例,给出优化教学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凸显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学位
贫血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亦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对于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传统的重组人促红素治疗贫血效果常不满意。本文通过报道1例罗沙司他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管理慢性肾脏病贫血提供借鉴。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混合植物(含枸杞渣和甘草)提取物(compound plant extract CPE)替代饲用抗生素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将240只健康的1d良凤花黄羽肉鸡(公母各半)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标准对照组(CS)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5mg/kg金霉素的饲粮,试验组Ⅰ、Ⅱ、Ⅲ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2%、4%
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启动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设备,构建面向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本文基于智慧农业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并实施,主要工作如下:(1)开展了平台需求分析。该平台是一个以政府管理部门、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服务主体和农产品消费者等为服务对象,统一门户、统一后台、统一数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粮食作物面积的1/4。水稻土作为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在我国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壤结构影响着土壤水、气运动、根系生长以及土壤生物的活动。合理的耕作是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结构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准确认识水稻土结构的动态特征并探究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对提高水稻土肥力和水稻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南方洞庭湖区稻油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