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死—探析《雨王汉德森》的死亡主题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雨王汉德森》中,贝娄把死亡的现实观视为一种生活状态,并揭示了社会生活及信仰匮乏的大都会美国人的焦虑感。在汉德森的非洲之旅中,与死亡相关的象征主义随处可见。被反复提及的“死亡”成为他逐渐完成精神成长的索引词。汉德森最终意识到爱,并把爱作为继续美好生活的源动力。对“死亡主题”的分析有助于深入把握贝娄创作的一贯性及其主要文学命题,认识贝娄的创作特色及成因。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作为人生根本问题的“死亡”威胁时,贝娄及其犹太主人公们无法不调动他们最深层的保护性犹太文化因素。这样他们的犹太性也在“死亡主题”中得到了深刻、充分地体现。
其他文献
《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两部意识流小说。本篇论文从达洛卫夫人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拉姆奇太太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分析了两位女主人公性格和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逐步渗透到语言学习的各方面。利用计算机来辅助语言学习已不再局限于
伍光建(1866-1943)是一位著名老翻译家,译书多达130余种,近一亿字,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他从事翻译事业长达50年之久。伍光建的翻译受到同时代人高度评价,然而伍光建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