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羊绒毛生长发育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它的皮肤作为感知外环境温度变化和水分缺失的交界面,能够使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相协同发展。这表明绒山羊皮肤中可能存在着一个时间调控机制,而这一时间机制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上生物钟基因的调控。因此,生物钟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影响着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为进一步证实生物钟基因是否形成一个近乎以24小时为周期的转录翻译反馈循环系统来调控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以13个生物钟基因CSNKIE、CENK1D、TIM、CLOCK、 PER1、PER2、PER3、TIM、CRY1、CRY2、BHLHE40、BHLHE41、ARNTL、NR1D1为研究对象,采用RNA-Seq技术初步分析不同生长时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上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模式;此外,为深入探究CLCOK、TIM, PER1、CRY1基因在皮肤次级毛囊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文章进而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以上4个钟基因在次级毛囊上的表达做了定量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果:1、CSNKIE基因在皮肤毛囊中进行高表达,其表达量高出其它钟基因几十倍。生物钟基因在山羊皮肤初级毛囊上的表达量依次为:CSNKIE、CSNKID、BHLHE40、ARNTL> CRY1> PER1、CLOCK、CRY2、NR1D1> PER2> PER3、BHLHE41;皮肤次级毛囊上的表达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CSNKIE> CSNKID、ARNTL、BHLHE40、NR1D1、PER1、 CRY1、CRY2、BHLHE41、CLOCK、PER2> PER3。2、CSNKID、CLOCK、CRY2、PER3和BHLHE41基因在绒山羊皮肤毛囊上的表达随毛囊生长时期和采样时间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NR1D1基因在初级毛囊同一生长时期不同采样时间的表达差异显著,ARNTL和PER2基因随次级毛囊生长时期的不同,其表达量有显著差异。3、生物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中的表达量(荧光定量PCR)依次为:CLOCK> TIM> PER1> CRY1。4、皮肤次级毛囊兴盛期,CLOCK基因、TIM基因、PER1基因、CRYl基因的高振幅节律表达分别于04:00、08:00、08:00、16:00进行“报时”;皮肤次级毛囊休止期,这四个钟基因的高振幅节律表达分别于08:00、04:00、04:00、16:00进行“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