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对中原城市群空间极化的影响效应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nIns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高速铁路作为当今世界“交通革命”的重要里程碑,其带来的交通便利,愈来愈改变着区域经济空间的分布格局。一方面高铁为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周围地区扩散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资源要素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区域差异,促进整个区域的合理分工与均衡发展;另一方面,高铁进一步强化了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要素集聚的吸附效应,而经济发展落后、交通区位不佳的城市则面临人才、企业等资源流失的困境,区域间差异被进一步拉大,趋于极化发展。高铁开通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导致区域空间极化程度加深,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研究实例,基于空间极化视角构建区域发展差异衡量指标体系,结合GIS分析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和经济潜力模型,从空间上描述中原城市群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特征,探究高铁开通对中原城市群空间极化格局演变的影响。采用崔王指数、KZ指数等极化指数模型,衡量中原城市群空间极化程度,对空间极化发展方向进行研判。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将高速铁路开通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从城市群整体层面和高铁沿线与非沿线城市层面综合研究高速铁路开通对区域空间极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空间极化格局整体表现为以郑州、洛阳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型格局,高速铁路对空间极化格局有明显交通指向性,沿京广线形成了极化轴带;中原城市群整体空间极化程度呈波动性上升,极化方向上主要表现为高铁沿线与非沿线城市方向上的空间极化程度逐年加深。空间计量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以高铁为代表的可达性指标对城市群空间极化有显著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其对沿线与非沿线城市要素集聚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对高速铁路沿线城市要素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对非高铁沿线城市要素集聚没有明显促进作用,造成中原城市群高铁沿线城市与非沿线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空间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四村各方面情况分析,认为四村应加大基础性建设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有利于广大农户增产增收.
原油加热器是安装在油井井口给原油加热的一种采油设备,主要由原油流道、电热元件、保温层、电气控制系统和外壳等组成,其原理 以正电阻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为电热元件对原油等
目的了解河南某乡农村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以河南农村2所中学的7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自编的初中
为了解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三门峡水库进行采样,分别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蒸馏-乙基化衍生-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GC-CVAFS)测定
氮素作为苹果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氮素的含量及吸收利用情况极大地影响着果园的产量和品质。能被果树吸收并加以利用的氮素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分别是酰胺态氮(CO(NH_2)_2-N)、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受生理特性、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影响,植株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形态氮素的需求差异显著。本研究在冷凉气候区生草苹果园的大背景下,以氮素形态作为切入角度,对比清
导线弧垂是架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经常检测其变化。针对传统的导线弧垂测量和计算较为繁琐的状况,结合新一代智能型拓普康OS600系列全站仪,研制了架空线
<正>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的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病灶
会议
世界油菜正向优质、高产、杂交化的方向发展,我省在甘蓝型优质春油菜杂交种的研究培育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1996年成功育出了中国第一个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青油331,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