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土壤来源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环境来源放线菌是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蕴含大量未经开发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而基因组挖掘能充分揭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有利于特境放线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论文通过基因组挖掘发掘了两株特殊环境土壤来源放线菌的产生结构及活性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潜力,通过培养基筛选确定了合适的发酵条件,扩大发酵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章节。第一章综述了近几年微生物来源活性环肽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按照不同活性作用特点对微生物来源环肽类化合物进行分类总结概述。第二章通过对两株放线菌YIM S01182、YIM S01094进行基因组挖掘,发现前者具有产生糖类、羊毛硫肽类、聚酮类、套索多肽、非核糖体多肽(NRP)、脂肪酸、萜类、铁载体、ectoine类、卤代类等化合物的潜力,后者具有产生糖类、非核糖体多肽、脂肪酸、萜类、羊毛硫肽类、线性含唑肽类、环二肽类、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Ri PP)类、聚酮类等化合物的潜力,确定了其研究价值。选取15个发酵培养基对两株放线菌进行发酵筛选,结果表明YIM S01182在2#培养基发酵7天,以及YIM S01094在3#培养基发酵10天、15#培养基发酵15天时具有较好的化学多样性,可能产生具备研究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因此选取上述发酵条件对两株放线菌进行了扩大发酵。第三章研究了两株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YIM S01094在15#培养基中扩大发酵,从发酵粗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2-acetamidophenol(1)、2-acetamido-3-hydroxybenzoic acid(2)、1,3-benzodioxole-2-one-4-carboxylamide(3)、2-(4-hydroxyphenyl)ethyl acetate(4)、(1R,2S,5R,6S)-6-(4-hydroxy-3-methoxyphenyl)-2-(3,4-dihydr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5)、pinoresinol(6)、sesamin(7)、6-hydroxyoctadecanoic acid(8)、10-hydroxyoctadecanoic acid(9)、dimorphecolic acid(10)、10-oxooctadecanoic acid(11);在3#培养基中扩大发酵,从发酵粗提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4-hydroxybenzyl alcohol(12)、4-hydroxybenzoic acid(13)、1-phenyl-1,2-ethanediol(14)、1-O-acetyl-mannitol(15)、cyclo-(Pro-Val)(16)、cyclo-(Pro-Tyr)(17)、cyclo-(Ala-Tyr)(18)。YIM S01182在2#培养基中扩大发酵,从发酵粗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cyclo-(Pro-Val)(16)、genistein(19)、cyclo-(Ala-Leu)(20)、cyclo-(Pro-Leu)(21)、cyclo-(Pro-Ile)(22)、cyclo-(Leu-Val)(23)、cyclo-(Ile-Leu)(24)、cyclo-(Leu-Leu)(25)、cyclo-(Pro-Phe)(26)、cyclo-(Phe-Leu)(27)、cyclo-(Pro-Leu-Pro-Leu)(28)。在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基础上,本论文对部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论文研究结果将为这两株放线菌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这两株放线菌需要通过发酵调控、遗传操作以获取更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其他文献
该论文采用不同的分离方式和鉴定手段,对光叶兔儿风(Ainsliaea glabra Hemsl)中的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均进行了化学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一共分离鉴定了5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化合物;并对部分化合物做了抗肿瘤活性测试、抗炎活性研究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抑制率测试;该论文分为以下两个章节。第一章为菊科兔儿风属植物光叶兔儿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首先从干燥的光叶兔儿风的浸提液中分别用
学位
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植物各个组织内,其虽然不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须的物质,却对宿主植物有着自身防御的积极影响。传统中药是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成为天然化学家的热门研究方向,然而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仍然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有待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探究。本文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介绍了青藤属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第二章描述了从植物中分离获取内生真菌并进行ITS测序;第三章内容为圆叶青
学位
目的:动脉血管内皮下巨噬细胞对胆固醇酯,尤其表现为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调节紊乱被认定是致使泡沫细胞形成及初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原因。二萜类化合物可以有效调节大鼠心血管系统微循环,调节血脂代谢及心率,显著降低大鼠体内肝甘油三酯的蓄积。然而,二萜类化合物对胆固醇酯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二萜类化合物抑制RAW264.7细胞泡沫化的具体机制,为深入揭示其在动
学位
糖蛋白(Glycoprotein)作为一种人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是很多疾病病发的标记物。然而,在含量复杂且干扰物较多的生物样品中,较低含量的糖蛋白往往达不到疾病诊断、传感和生物成像等要求,因此在生物样品中对糖蛋白进行分离富集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本论文基于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简单、识别选择性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选择了三种糖蛋白(卵清蛋白,OVA;转铁蛋白,TRF;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目标物,采
学位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样品用量少、可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多、适用范围广且成本低等优势。基于上述优点,本论文对电泳分析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后,建立了4种分别分离分析四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中药饮片及其中成药中相关成分的分析。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优化电泳条件后,以20 mmol/L Na2B4O7溶液(用42 mmol/L Na OH调节p H
学位
全合成是有机化学中各种新反应、概念、方面和策略的综合测试平台,往往聚集着有机化学研究丰富多彩的成果。针对结构新奇且活性独特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兼具科学和实用价值。绿柱虫内酯是我国化学家从西沙群岛的绿柱虫软珊瑚中分离得到的一类朵蕾烷二萜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和潜在药用价值且含量稀少,本文将对二萜天然产物绿柱虫内酯C进行全合成研究。结构上,该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反式二环[9.3.0]十四烷骨架,一个
学位
目的及意义:β3-AR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中,能促进白色脂肪分解及棕色脂肪产热,调节人体基础代谢和脂代谢,在一些人类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潜在作用。但是目前对于β3-AR的详细功能及具体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利用3T3-L1前脂肪细胞及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对β3-AR在脂肪细胞分化与形成及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β
学位
哺乳动物的大脑是对氧气最敏感的器官,环境或病理条件下的缺氧会引起脑缺血及多种脑部病理性疾病,如卒中和脑梗等。目前治疗脑缺氧的化药如依达拉奉、纳洛酮等,具有副作用多的特点,因此找到预防及治疗缺氧的天然药物在高原医学、临床医学和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薤具有治疗血瘀症的作用,血瘀即血液运行不畅,而这会影响大脑的供氧,由此我们推测薤可能具有治疗脑缺氧的作用。本论文对药食两用植物薤(Allium chin
学位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全球肥胖患者的数目迅速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临床数据表明,肥胖除了会引起他人的歧视之外,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癌症、中风、心肌梗死等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肥胖的方案主要是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三种,但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变得十分急迫。肥胖的成因主要是机体内白色脂肪的过度堆积,而白色脂肪堆积的主要形式是脂
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e fungi)是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或细胞间隙,且不会引起植物组织变化的真菌。对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已成为发现先导化合物,药物研发的新途径。本论文以药用植物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中分离的一株内生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B-30)为研究对象。采用马铃薯固体发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