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电影视听语言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是伊朗乃至世界最为杰出的电影大师之一,他以其独具个人化和民族化的电影作品赢得了世界影坛的广泛关注。困内外不乏对其电影的分析评论,但是多以其叙事、文化内涵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阿巴斯电影视听语言的分析还留有相当大的空白。因此本文选取阿巴斯电影的视听语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阿巴斯电影视听语言的形成过程、创作理念尤其是视听语言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首先对阿巴斯视听语言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阿巴斯电影视听语言的形成与其个人经历和伊朗的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从广告片开始直到最新的诗意电影,阿巴斯突破了视听语言的成规,没有将视听语言做概念化、类型化和模式化的理解和运用,对白然和生活独到的观察和理解使其视听语言的运用更加还原于生活,贴近自然。其次,本文立足于阿巴斯电影本身,结合与其它电影的对比,本文对其电影视听语言的诸要素如:影像、声音、时空表达等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在影像运用上,阿巴斯的“大远景”特写突破了常规近景特写的范畴,赋予特写以新概念,在动静之间还原特写的本来面目;同时,阿巴斯摒弃了蒙太奇对镜头的分切,取而代之的“等待式”长镜头将摄影机还原成观众的眼睛,赋予长镜头以更加自然的属性;在声音的表达上,阿巴斯电影中的环境声成为画面有力的替代和补充,补充了画面二维空间的不足,将电影所表达的空间立体化。恰如其分的片尾音乐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情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此外,阿巴斯通常以一种声画分离的形式来表现人物对白,摒弃了传统声画并现的手法,让声音和画面相互作用,使电影表现的时空概念更加自然、连贯。总之,基于对视听语言模式化的反对和对视听语言本土化的坚持的创作理念,阿巴斯形成了其富有独创性的、简洁质朴的视听语言风格,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面对当前好莱坞电影商业化、模式化给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国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电影之路,创造出具有个人和民族视听风格的电影,阿巴斯独具特色的视听语言无疑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期刊
武汉是一个拥有两岸三镇的特大型城市,从盘龙城开始到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长江,汉江贯穿其中。武行由此称为“江城”。又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此地气候潮湿炎热,故武汉人爱
油画的本土化问题是“民族化”的另一表述,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从全盘接受到“洋为中用”的本土化过程,这是油画自传入之日起就存在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油画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