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目的语环境下泰国高中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以泰国罗勇中学孔子课堂为例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在海外学习汉语,不同国家、地域的学习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纵观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成果,目前对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以不分学习者国别的研究居多;也有部分以亚洲国家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成果著作,但主要集中于对日本和韩国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研究,而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的相关研究尚很薄弱,相关资料相当少。为了更好地帮助泰国学生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向他们推介中华文化,我们认为,对其汉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处于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泰国高中生(以泰国罗勇中学高中专业班的203名学生为例)进行的,研究他们在本国学习汉语时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首先,笔者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并讨论了调查对象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泰国高中生学习汉语时选择学习策略的情况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认知策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其次,本文也从性别、家庭背景、学习动机和汉语水平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个体因素是如何影响汉语学习策略的使用的。最后,笔者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鼓励教师积极引导学习者在不断尝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汉语水平的效果。
其他文献
意大利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型作家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在“丹纳讲座”上首次提出“过度诠释”(overinterpretation)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指出“过度诠释”的危险性
秦瀛是乾嘉时期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其文承锡山秦氏家法,并得益于桐城义法,秦瀛的古文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其文学观点的实践。虽然现今学术界与秦瀛相关的研究有一定积累,但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