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人生道路和命运轨迹的不同,元杂剧文人形象可以分为书生型文人形象、仕途型文人形象和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三类。元杂剧文人形象呈现出了四个显著特征。第一,元杂剧文人形象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第二,元杂剧文人形象醉心于科举仕途;第三,元杂剧文人形象向往隐居乐道和道化成仙;第四,元杂剧文人形象人生轨迹的命运多舛与美满模式。
元杂剧文人形象呈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与剧作者的思想、心态和现实境遇密不可分。元杂剧文人形象才德兼备和科举仕途是剧作者儒家入世思想的体现。元杂剧文人形象的隐居乐道和道化成仙是剧作者避世、出世心态的体现。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命运多舛反映的是剧作者的现实生活状态。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圆满模式则是剧作者补偿心态的呈现。
元杂剧文人形象主要借助舞台演出和书面剧本形式传播。舞台演出的受众是各级官吏、中下层文人、有经济实力的市民和乡村村民。书面传播的受众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群体。元杂剧文人形象传播对受众有娱乐消遣、教化、社会认识的作用。元杂剧文人形象对元杂剧地位的确立、艺术特色的形成,以及后世戏曲和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