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钙是地壳中丰度第五的元素,也是丰度最高的碱土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圈层。目前,钙同位素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球低温表生过程。受限于高温过程中较小的同位素分馏尺度,人们对钙同位素在高温过程中的分馏行为和机制的认识依然有限。本文选取典型样品对关键富钙矿物间分馏、上地幔组成、地幔熔融过程中的钙同位素分馏和地幔钙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制约。通过对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中的石榴子石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4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3012,41688103,41730214); 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XDB180306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7-5-2019-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是地壳中丰度第五的元素,也是丰度最高的碱土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圈层。目前,钙同位素在地球科学中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地球低温表生过程。受限于高温过程中较小的同位素分馏尺度,人们对钙同位素在高温过程中的分馏行为和机制的认识依然有限。本文选取典型样品对关键富钙矿物间分馏、上地幔组成、地幔熔融过程中的钙同位素分馏和地幔钙同位素组成不均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制约。通过对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中的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矿物对的高精度钙同位素分析,揭示石榴子石相对单斜辉石富集重钙同位素,且分馏尺度存在显著变化,Δ44/42Cagrt-cpx变化范围为 0.06±0.03‰~0.38±0.04‰。结合前人 Fe-Mg-O 同位素及电子探针数据,这些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样品应该记录了变质重结晶时的平衡分馏。石榴子石中钙离子的配位数与单斜辉石相同,但键长更短,因此富集重钙同位素。两者之间的钙同位素分馏尺度与单斜辉石硬玉组分呈负相关,反映了单斜辉石的矿物成分效应。结合前人对富钙辉石与熔体间分馏系数的估计,低压下单斜辉石与熔体之间钙同位素分馏接近0。随着压力的上升,残留相中石榴子石比例上升、单斜辉石硬玉组分增加,残留相与熔体之间的分馏尺度显著增大。因此,钙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示踪岩浆起源深度的工具。一组来自全球不同地区未经交代地幔橄榄岩样品揭示熔体提取会使橄榄岩残留相的钙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尖晶石相和石榴子石相橄榄岩间未见显著的钙同位素组成差异。根据这些样品钙同位素组成和反映熔体提取的指标(CaO、MgO和Al2O3)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估计上地幔的δ44/40Ca和δ44/42Ca分别为0.90±0.03‰和0.42±0.02‰(2SE)。上地幔的ε40/44Ca值为-0.41±0.45ε,表明其相对于NIST SRM 915a略为亏损放射性成因40Ca。受到不同性质熔体交代的地幔包体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熔体和碳酸盐熔体都可以显著降低交代地幔钙同位素组成,导致地幔不均一。硅酸盐熔体与碳酸盐熔体交代的地幔样品的全岩δ44/42Ca变化范围分别为0.14±0.05‰~0.44±0.06‰和0.16±0.05‰~0.32±0.03‰。硅酸盐熔体与碳酸盐熔体对地幔橄榄岩的主量元素成分影响不同,可以根据CaO和Al2O3等主量元素指标进行识别。为了对地幔熔融过程的钙同位素分馏做出进一步制约,本文分析了来自印度洋和大西洋两处洋脊的MORB样品。除一件样品外,其他样品均为典型N-MORB样品。这些MORB样品的钙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δ44/42Ca平均值为0.42±0.03‰(2SD,N=6),与上地幔之间的同位素差异非常小。这表明洋中脊地幔熔融过程中,因富钙单斜辉石是残留相中主要含钙矿物,熔体和源区间钙同位素分馏十分有限。来自全球四个热点(包括代表典型EMI源区的太平洋Pitcairn岛、代表典型HIMU源区的大西洋Canary岛、印度洋La Reunion岛和太平洋夏威夷岛)的洋岛玄武岩揭示显著的δ44/42Ca变化(0.34土0.03‰~0.42±0.03‰),系统低于上地幔和MORB,反映了表壳物质的加入。其中Pitcairn岛OIB的δ44/42Ca均值为0.35±0.03‰(2SD,N=6),略低于其他端元样品。然而,受限于当前的分析精度,尚无法有效区分交代物质组分到底是再循环洋壳还是碳酸盐。这表明应用钙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还需要研发超高精度分析方法,以及更多的研究工作来识别再循环的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组分对源区钙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关键矿物的Ca同位素分馏行为对解释岩浆过程的Ca同位素分馏非常重要。熔融压力较高时,石榴子石和富硬玉辉石相对熔体富集重钙同位素,可导致熔体的Ca同位素变轻。在低压下,由于富钙单斜辉石与熔体间分馏非常有限,地幔橄榄岩低压熔融产生的熔体钙同位素组成变化很小。受交代地幔橄榄岩和不同类型OIB的钙同位素组成都系统低于上地幔,存在比较显著的变化范围,反映了地幔的钙同位素组成不均一。在应用Ca同位素示踪壳幔物质循环时,需考虑岩浆过程对再循环物质Ca同位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全吉地块位于中国西北,是一个克拉通残块,由古元古代中-深变质结晶基底和中-新元古代未变质沉积盖层组成,与华北克拉通的克拉通类似。已有研究表明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区域性的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在古元古代晚期响应全球Columbia超大陆的汇聚而先后发生了两期构造热事件;然而对古元古代早期碰撞后花岗岩浆作用的时间跨度仍不清楚,对古元古代晚期第一期构造热事件的岩浆-变质事件链的认识仍不完整。本论文
天然裂隙和压裂裂缝作为水力压裂改造后,煤储层中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在煤储层内部不同位置处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以及相互配置关系和组合方式存在着差异。在煤层气井排水降压的生产过程中,此种差异的存在会导致煤储层内不同部位处流体压力降幅和流速不一致,而流压降幅和流体流速与储层内有效应力的增加以及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有着密切的关系。局部有效应力的过快增加和大面积煤粉颗粒的运移和沉降是导致煤储层整
煤炭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煤炭消费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比重占60%以上。煤炭生产的地质条件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而煤层中地质异常是诱发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随着多年的煤炭生产,煤炭开采条件逐渐变得复杂和困难,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满足高效安全开采的地质需求。因此,开展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勘探方法的研究,对实现煤矿井下精细化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槽波地震勘探方法是一种较为成熟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煤层
腾冲地块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域西南部,其发育的花岗岩可按时代自东向西划分为三个南北向花岗岩带:东部早白垩世东河花岗岩带、中部晚白垩世古永花岗岩带和西部古近纪槟榔江花岗岩带。本文对古永花岗岩带和槟榔江花岗岩带与锡矿有时空联系的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O和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与锡矿床的联系,讨论了其构造演化历史。本文研究表明古永和小龙河花岗岩侵位于晚白垩世(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柴北缘煤型气勘探领域,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模拟及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重点开展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烃源岩展布、有利储集相带、优质输导体系、源储配置关系及成藏综合分析等研究,明确柴北缘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煤型气有利勘探方向。根据碳同位素数据,柴北缘天然气多为典型的煤型气,同源不同凹陷烷烃混合以及不同源岩混合造成部分地区同位素出现“倒转”现象;天
美国西部地区盆地页岩气资源地质条件良好,是页岩气主要产区和开发热点之一。尽管大家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但针对页岩气资源评价的系统性研究还非常薄弱。通过解剖研究5套典型页岩气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关键参数,指出了古生代和中生代页岩的富气主控因素。采用多种方法评价了典型盆地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潜力,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根据资源丰度指出不同盆地页岩气发育的有利区带。取得如下研究认识:指出了古生代和中生代页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元坝逐渐成为继普光、龙岗之后,又一天然气产能重要接替区。由于元坝地区礁滩储层薄,非均质性强,随着滚动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如何预测有效储层分布、建立精细储层结构模型,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问题。本论文以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储层地震学为指导,以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钻井、测井、地震、测试及分析化验等方面资料,开展了礁滩
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大量的早白垩世脉状金矿床,它们是造山型金矿还是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一直存在争议。熊耳山地区的祁雨沟矿田拥有66t以上的金资源储量,发育花岗岩型金矿、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及断裂带控制的脉状金矿(简称脉状金矿)以及大量燕山期花岗岩,是研究花岗质岩浆作用与金成矿的天然实验室。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与认识:1.在确定矿田内岩浆岩穿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SIMS锆石U-Pb定
角西钨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中新世石英脉型钨矿床。缘何独立的钨矿床会在以斑岩-夕卡岩型铜金矿为优势矿种的成矿带上产出?成矿带上是否具有寻找同类型矿床的潜力?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工作基础上,开展光薄片鉴定、锆石U-Pb定年、锆石Lu-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单矿物He-Ar-S-Pb-H-O同位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以解剖矿床地质特征,揭
在纳米比亚的Damara新元古-早古生代造山带的中央区南部(sCZ)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铀矿床,但其中罗辛矿床(作为纳米比亚主要的铀产地)的铀资源已接近枯竭。为了提高纳米比亚的铀产能,并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以Rossing穹窿西南部的罗辛西南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特征、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储量等方面的调查,确定它与罗辛和Husab矿床的成因类型是否相同,以及它的矿石能否在罗辛和Husab冶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