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神邸文化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西安、韩城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u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古代宗教神邸文化及其在城市中空间分布的一般模式为目的,采用文献归纳、综合比较、横向、纵向系统分析、实例论证等研究方法。从宗教神邸文化的组成,宗教神邸与城市的关系及影响古代城市中宗教神邸分布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宗教神邸文化的组成包括:儒教庙宇、祭坛、佛教寺院、道教宫观、伊斯兰清真寺、基督教教堂等。其次,以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形制为基础,结合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特点,分析影响宗教神邸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礼制制度、风水思想、人的喜好以及宗教自身的要求等;论文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韩城为例,对这两座城市中宗教神邸遗存现状进行调查,追溯其历史沿革及历史分布特征。归纳出中国古代城市宗教神邸的一般分布模式为:均衡性分布与逸散型分布结合:主次分明,位势悬殊;寺院与道观、城隍庙与府治、县治往往对称建立;规划性与统一性并存:宗教区与居民区结合。我国丰富的宗教神邸遗存,对现代城市而言,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脉的延续,是新时期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论文提出对城市宗教神邸的保护与利用,并开展宗教旅游多元化的思路。
其他文献
厦门老城区存在着丰富的历史建筑及环境,在当前城市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片历史街区消失,历史建筑的保护令人担忧。   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思想方法的演进,分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老年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现有的商场建筑空间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有待于进一步的适
伴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逐渐普及以及高校教育制度的深化发展,高校文体活动项目呈现出明显多样化特征,同时师生人均活动面积也有所提高。但是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会受到建筑用
近年来,国内的旧产业建筑改造项目逐渐增多,对旧产业建筑改造的模式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立足经济学的视角,将旧产业建筑再利用活动看做一种市场分配资源的模式来研究,将主要视线集
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和新范式。为了摆脱城市过度机动化和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实现智慧城市的“精
上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与住宅建设的高峰期,城市的繁荣也折射出轨道交通与沿线住区之间在环境、使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柏林有着百年的轨道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以及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改变,老年公寓变成传统家庭式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和加强。老年公寓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独立居住单元,配
学位
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各大城市建设热潮,广场作为公共空间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与此同时,广场的建设也引发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如何让其
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的引入和研究在我国已有10多年之久。期间,国内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许多基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并提出了许多相应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