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NAD(H)激酶MoPos5功能分析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尽管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致病等各个阶段都已开展了长期且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其定殖和扩展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由寄主防御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物质是稻瘟病菌定殖、扩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而NAD(H)激酶能通过调节胞内NAD(H)与NADP(H)之间的动态平衡参与活性氧胁迫的防御反应,因此,对稻瘟病菌NAD(H)激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途径的探索将有助于为揭示该病原菌定殖、扩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MoPos5是稻瘟病菌三个NAD(H)激酶编码基因中的主效基因,具有NAD(H)激酶典型的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能够异源互补酿酒酵母POS5缺失突变的氧胁迫生长缺陷。该基因在稻瘟病菌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和侵染致病过程中都有稳定的转录,MoPos5-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初步断定在线粒体中。MoPos5与稻瘟病菌菌丝体生长、产孢及致病性密切相关。MoPos5缺失导致稻瘟病菌菌丝体生长速度减慢,大约仅有野生型的50%,由于突变体中与胞内活性氧产生有关的MoNox1转录下调,因此推测MoPos5缺失影响了胞内NADPH的合成、打破了胞内活性氧动态平衡,最终影响菌丝体正常生长;MoPos5的缺失也导致稻瘟病菌产孢量下降约45%,主要原因在于分生孢子梗产量减少,而至于分生孢子梗产量减少的原因目前仍不知晓。虽然产孢量下降,但是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结构正常,也能正常地萌发、产生具有功能的附着胞侵入寄主组织,可是侵入寄主组织后,缺失突变体因无法及时清除由寄主防御系统产生的活性氧物质而无法在寄主组织内进一步定殖、扩展,DAB染色可见在其侵染的叶鞘细胞中有大量活性氧物质积累,最终导致突变体致病性严重减弱。此外,MoPos5也是稻瘟病菌利用亚麻酸作为碳源时所必需的,因其催化产生的NADPH参与了过氧化物酶体中偶数位不饱和肪酸β-氧化。MoPos5的过量表达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及致病性并无明显影响,只是产孢量略微有所增加、MoNox1的转录水平略微上调。稻瘟病菌中的另两个NAD(H)激酶编码基因MoNADK2和MoNADK3在Mopos5缺失突变体中表达上调,表明三个NAD(H)激酶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能互补关系,MoNADK2和MoNADK3可能部分弥补着MoPos5缺失造成的功能缺陷,比如维持胞内必需的NADPH水平。借助酵母双杂交系统,共获得了9个MoPos5的互作蛋白,其中6个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稻瘟病菌Guy11菌丝体阶段cDNA文库获得的,另3个则属于Pos5p互作蛋白在稻瘟病菌中的同源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并结合相关同源蛋白的研究报道,MoPos5的互作蛋白很可能参与调控了细胞骨架建成、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细胞老化与死亡、线粒体功能维持、胁迫防御反应、物质与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进程。综上所述,NAD(H)激酶MoPos5可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效应蛋白调节着胞内外的活性氧物质水平,从而调控了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及其在寄主组织内定殖、扩展。
其他文献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是我国农业主要生产要素之一,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对生产水平和人类发展的影响已经越来
以灰飞虱为介体昆虫,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ipe virus,RSV)23个代表分离物接种于水稻品种武育粳3号、合系39、花优63。根据株发病率,23个分离物的致病型可分为5个等级,分别
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是世界性恶性杂草之一,可造成水稻的严重减产。研究发现,植物病原真菌禾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gramineumRabehnf.sp.echinochloae(H
自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文明所崇尚的包容与开放,还遗留下大量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纹枯病,是一种侵染严重并广泛传播的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包括水稻在内的多种作物。筛选具有多样遗传背景的抗性资源,并通过育种手段选
华油油田第一采油厂就低压套管气无法回收的问题自主研发低压套管气回收装置,利用抽油机游梁往复运动为动力,拉动增压抽气泵同步往复运动,将套管气从套管中抽出,导入输油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