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院空间语境构成要素解析——对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筑发展的启示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书《大学》中开篇的四句话说明: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明白明德的修养,然后才能深入民间做亲民的工作,最后达到极其圆满的至善境界。即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对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日趋开放,与国内外交流愈益频繁,西方文化思潮、经济思潮的渗入,都加剧了大学内各种价值体系的矛盾和斗争。客体塑造的偏重、个人本何的沉溺、价值观念的倾斜,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不严肃地审视我们的精神世界。另外,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使得城市中的人学在城市扩大规模的同时,完全被城市包围,在经济利益等条件的制约下,营建分校区,扩大招生规模成为当下潮流。大学发展在与城市建设互动过程中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使得大学自身本应具有的“大学精神”被不断“稀释”;大学相对于城市的人文意义,相对于城市的“人文强化剂作用”也在不断地削弱。 由此而引出的“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这些来自教育学角度的发问引发出“什么是更为恰当的人学建筑空间?什么是更为和谐的人学发展模式?”这样的建筑学角度的质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用建筑的语言给予回答。 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秉承着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优秀品质,并以此呈现出或有机自然、或自由豁达、或含蓄平静、或神秘隐匿的空间语境。本文将来自中国传统书院的空间语境分析归纳为宏观的自然语境和微观的空间语境,以图解转换的方式显现出其空间建构的深层逻辑。对于中国传统书院空间语境的图解式转换结果将帮助我们找到一些线索和一些空间逻辑,借以给予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筑的发展以启示。进而使人学校园建筑的发展既获得与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相一致的品性,义获得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传承的意蕴。
其他文献
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绿色循环产业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当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带来了诸多负面的环境影响,如全国范围内的城市雾霾
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面临问题的最有成效的区域规划的组织方式是城镇体系规划,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合理布置基础设施。济宁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具有强大竞争力,可是并
1843年11月,上海正式开埠。从此,由外商创设的近代工业开始进入上海。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上海近代工业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工厂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假日经济的兴起,旅游产业的发展显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新增长点。各
历史建筑是生活记忆的载体,见证着沧桑岁月里的变迁,承载着一代代的情感和记忆。可以说,历史建筑是活着的历史。阿道夫·罗西曾说“住宅的研究可能是研究城市的一种好方法”。(
近些年,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而青岛的建筑节能发展虽然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为题,如没有对
在全球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历史环境的保护面临着挑战,在现代文明落脚的地方,传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文化遗存在推土机的行进过程中消失殆尽。城市
柱廊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建筑元素,它以丰富多彩的形态存在于各类建筑、建筑群以及城市空间中。论文选择城市广场上的柱廊作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实例为基础,以柱廊在城市形态和城市
学位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是图书馆建筑设计强制性行业标准,然而在“规范”颁布实施的近十年来,其中一些术语和相关的技术条文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本文基于“规范”修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