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世上所有的竞争,表面上是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思维的竞争。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思维、发展智力的重任。这个任务在阅读和写作中所占的分量最重。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思维是阅读的核心,所以在阅读中培育学生的思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阐释了中学语文阅读思维培育的定义、过程和原则。中学语文阅读思维培育是一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丰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的教学活动。它必须经历一个“整体——局部——整体”、“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在进行阅读思维培育的时候,我们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遵循目标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使思维的培育自始至终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之下而进行。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阅读思维的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出发,强调了语文教学思维培育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当前我们的学生逻辑思维严重缺失,无法对文本的信息进行筛选;问题意识失落,创造性思维无从谈起;对文本的观点解读单一,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举步维艰。这是因为我们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过多地关注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思维的培育,误以为传授知识就是培育了思维的品质,或者就干脆地认为思维的培育是虚幻的而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考虑这个问题。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太多的约束,如来自教参上的权威结论和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定势思维的制约,来自政治化模式的操纵以及来自评卷时的标准答案的牵制。所以,尽管历年来的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大都对思维的考查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地把所谓的正确答案传给学生,并没有把思维培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文体来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一些做法。在逻辑思维培育方面,我们认为当前学生在阅读中最大的困难是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低下,故首先指导学生从分析语段结构层次(并列式、总分式、承递式)来归纳段意,同时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联系写作背景、抓住哲理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分析主要的人和事来归纳和概括文本的中心思想;其次是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从纵向和横向来归纳和概括知识点,以此进行求同思维的培育。至于求异思维的培育,我们主要是抓住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和诗歌等不同文体的组成要素或特点来比较而进行,如说明文求异思维的培育就从说明事物对象的不同、事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用途、功能以及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这些方面来进行。最后,在培育学生的推理和演绎能力方面,更着重从语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