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与环境恶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两大难题。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战略高度,融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之中,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中央提出滇桂黔喀斯特连片贫困地区扶贫政策,努力改善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和生态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民族问题交织、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西南喀斯特地区贫困与生态问题的改善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推行的退耕还林工程致力于缓解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破坏严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率明显,较大程度地改善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但在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的生计发生着变化,弄清其生计的优势和面临的风险,有利于丰富生态脆弱地区扶贫工作的开展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为我国连片特困扶贫开发和退耕还林工作的持续性进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研究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收入生计脆弱性分析框架,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和退耕农户做了生计资产分析和生计脆弱性分析,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生计资产不均衡,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得分较低,农户生计资产种类少,生计方式单一,生计脆弱性强,抵御风险冲击能力差,易陷入贫困或返贫。虽然退耕农户生计方式较非退耕农户更多样化,资本结构更合理,但也存在不稳定性,一旦国家对退耕农户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助结束,该区又没有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风险应对机制,农户生计可能会遭到较大的风险冲击,影响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促进西南喀斯特地区扶贫工作的顺利发展,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进行,本文提出以政府、企业和农户为主体,建立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保障体系和风险应对体系,搭建灾害预警平台、资金整合平台和项目支撑平台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培育和积累退耕农户的生计资本,缓解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农户生计的脆弱性,促进该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