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加之网络应用于听力学习,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教学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了一种适合在网络听力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即将支架理论贯穿于网络听力课堂。在文献综述部分,笔者对有关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大学英语网络听力课堂的可行性。实验的目的是调查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实验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及测试的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及数据以证明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该实验在中北大学大一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期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前,对学生进行了由本校外语系命题组织的入学测试以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确认两个班级的可比性;随之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听力课程的态度和需求,以及在课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接下来的实验中,结合问卷一的调查结果,通过在实验班进行课堂活动搭建“支架”,以帮助学生提高。如在听前阶段,为学生提供语言基础知识支架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支架;在听的过程中,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听力方法支架;在听后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产品支架”。而在控制班采用一般的网络听力课程的教学模式。实验结束后,进行了期末测试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实验后学生对支架式教学法的效果的看法及新教学模式的效果。据实验数据分析,在网络课程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下,实验班的英语听力成绩显著提高,显著高于控制班,两者之间发生了显著性差异。通过课堂观察,实验组绝大部分学生课堂上非常积极,能主动完成听力学习任务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他们或主动询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或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资源,尝试用不同的有效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控制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听,很少有机会跟老师交流。所以,就课堂气氛和效果而言,因为没有新模式的支架多,控制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师生交流也仅限于老师对重难点的解释或答案检查,学习效果不够明显。结论是,网络课程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观念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对此很满意,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沿用这一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