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优势行业,不仅为人们提供食品,也是轻工业的重要基础。自2019年以来,蒙古国牲畜数量虽已突破7100万头,但各种牲畜的比率逐渐失调,亟需进行畜种结构优化。过度放牧导致牲畜抵抗气候变化的能力下降,普通传染病和重型传染病时有发生,不仅造成牲畜之间的病情传播严重,还可能引起肉类通过食品危害到人类。肉类是经济市场的重要基础和食品安全的保障,也是蒙古国居民的主要膳食食品和生计来源。合适的地方和部门政策缺乏,也造成销售单位以及牧户之间的沟通变少,进而肉类的价格不断波动,并且一直具有持续上涨的态势。因此,本论文结合经济理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肉类市场对乌兰巴托市代表性的大型食品市场和超市的销售者100名、不同行业层次的消费者271名进行调查,整理肉类行业产业链上不同利润分配环节下的成本收益,以及不同销售渠道肉类价格,发现蒙古国肉类产品价格差异主要表现在肉品、季节、质量与地域四个方面。肉类差价影响因素较多,销售渠道、城市与乡村、直销与供应障碍、意外因素等。其中销售渠道、直销与供应障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未来肉类行业发展中,牛肉和羊肉依然是蒙古国消费者和零售商最受欢迎的肉类,经加工后的肉类制品的价格将会提高,势必拉大与传统肉类销售价格的差价,且地区间肉类产品的价格差异也会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