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潍坊市,西接济南市,南望临沂、莱芜市,北靠滨州市。区内存在丘陵、河谷、平原、山地等地貌,南部地势高,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在区域大地构造上,淄博市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鲁中隆起北部,北部为济阳坳陷。全市构造较发育,淄博向斜为市内最大构造,其它多为与其伴生的次级小型褶皱;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尤以张性断裂为甚,纵横切割。淄博市属华北型地层鲁西地层,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等地层。根据淄博市综合条件,全区分为三个水文地质区,分别为北部黄泛冲积平原区(Ⅰ)、中部淄博向斜盆地区(Ⅱ)及南部沂源断块山丘区(Ⅲ)。本次工作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监测、分析评价等手段,对淄博市地下水环境变化进行了综合研究。收集了以往工作成果,研究资料,现有部分水利站观测资料,以往区域水质资料等;按照规范要求,对局部区域进行了调查;对区域内各水井、各泉群、河流等进行了监测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资料进行了整理、评价。淄博市地下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突出的地下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地下水质监测资料显示,大武地区局部仍存在污染。(2)淄博煤田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大规模开采,已进入衰老期,境内矿井相继报废。矿山闭坑,停排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原来的流场形态,煤系地层地下水迅速抬升,对地质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产生深刻影响。(3)淄博市桓台县地氟病(即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率较高。经研究表明:(1)淄博市地下水环境将会延续过去二十多年的变化趋势;(2)淄博市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与大气降水、人工开采有紧密联系;(3)“热岛效应”使得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大,使径流系数增大,汇流时间缩短,河道径流增大,而地下水补给量明显减少;(4)经过近三十多年的改水工程实施后,近年淄博市桓台县地氟病发病率逐年降低;(5)区域局部串层污染现象较为严峻;(6)大武水源地地下水近年仍受到石油类污染。根据淄博市地下水条件变化,笔者建议:(1)增强水源优化配置,健全多水源调度供水体系;(2)加强水资源保护,保障用水安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3)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涵养当地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4)严格控制深层淡水开发,避免带来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5)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6)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优化水文站网,为水资源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