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Th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Studies,简称CCCS)的文化研究传统为背景,以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的“文化的循环”(the circle of culture)理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相关论述性研究。宏观上看,通过“文化的循环”理论的旁系脉络:伯明翰学派的文化传统、马克思生产循环理论,;直系脉络:霍尔的编码/解码、“表征”等探索了该理论形成背景。在“文化的循环”理论自身的研究中,论文阐释了“文化的循环”模式中五环节各自的理论内涵、外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表征”是符号、图片等传达和生产意义的关键;“认同”承载着某个文化事物或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意义的表征;“生产和消费”,霍尔认为文化循环中的“生产”主要是从消费的角度来考虑的。产品如何满足和迎合消费者的胃口,是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霍尔强调“消费”的能动性和对生产的影响。霍尔认为产品的意义不是简单地由生产者送出和消费者收下,而是永远在使用中产生。生产商所采用的各种手段为产品创造的意义,最终只有通过消费者自由的尝试才能实现,消费与生产联系,但生产不能决定消费。“规则”在“文化的循环”中主要强调了文化人工制品对传统社会规则的影响,电子媒介在改变公共世界和私人世界关系方面发挥着影响和作用。五环节的特点“接合”在一起,既各自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文化的循环中,任何环节都可以作为起点,是非线性,复杂的运行模式。文章最后部分主要是以“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为“文化的循环”特点展开的论述,认为“文化的循环”的这种特性是自己在当下的文化研究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传承了CCCS的文化传统,而且推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化研究的盛行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