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染色体miRNAs在早期不同性别鸡胚中的表达及miR-2954的功能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f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主性别决定学说认为Z染色体基因的剂量决定鸡的性别,但确切的决定因子还未知。已有研究表明性染色体miRNAs在哺乳动物生殖发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推测鸡Z染色体miRNA可能在鸡性别决定及性分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首先通过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了10个Z染色体差异表达miRNAs在E2-E8.5的雌、雄鸡胚或性腺中的时间表达模式,然后检测了雄性高表达的miR-2954在E10.5鸡胚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而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及miRNA超表达和抑制实验研究了miR-2954与靶基因的调控关系。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Z染色体miRNAs在早期雌、雄鸡胚或性腺中的表达结果表明,mi R-2954、novel-miR-66和novel-mi R-37等七个miRNAs总体上表现为雄性高表达,miR-122-5p在E2.5-E4.5鸡胚中为雄性高表达,而在E5.5-E8.5鸡胚性腺中雌性高表达,miR-2131-5p在E3-E6.5为雌性高于或显著高于雄性;而miR-31-3p在整个时期表达规律不明显,呈连续锯齿状变化。2.miR-2954在鸡胚中的发育及组织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它在E2-E8.5鸡胚及性腺中八个时期和E10.5鸡胚八种组织中的表达均为雄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雌性。3.通过软件对miR-2954进行靶基因预测,再结合靶基因功能分析以及mi RNA-靶基因结合结构分析,初步确定了YY1和FOXD1基因为miR-2954的候选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对预测的靶基因进行了初步验证,检测结果说明YY1与FOXD1均为miR-2954的靶基因。4.运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YY1基因在E2-E8.5雌、雄鸡胚及E10.5鸡胚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YY1基因在整体上均为雌性高表达但两性中差异不显著,基本呈现与miR-2954表达趋势相反的规律。5.运用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miR-2954超表达与抑制后YY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miR-2954均下调YY1的表达。
其他文献
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研究其成花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运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紫花苜蓿LEAFY(LFY)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和NMH7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初步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紫花苜蓿LFY基因基因组全长2138bp,包含两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长为1176bp,编码392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该基
本实验以44只新西兰母兔为实验素材,主要研究兔卵巢表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的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以优化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以及受精卵培养的体系
在2006年3月初至中旬和2007年3月初至中旬,采用手按摩法对19只乌苏里貉采集精液,共获得26份精液。获得精液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总数、精子活力、活精子率、畸形率分如下:精
提高猪的胴体瘦肉率是当今畜牧业发展面临最大挑战之一。作为猪肉消费大国,猪肉的生产特别是瘦肉的生产在中国养猪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贵州地方猪种大多属于脂肪型猪,利用分
本课题对鹌鹑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的发生、迁移及性腺的分化和发育规律,在显微水平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试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免疫组化的方
本文以新麦草种子和塔落岩黄芪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在45℃、20℃条件下贮存条件下,不同含水量的干燥种子对种子发芽率、电导率、SOD、POD、CAT活力、MDA、GSH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条件下,含水量3.6%的新麦草种子发芽率、POD活力在各贮藏时期最高,含水量5.4%的种子在各贮藏时期电导率最低、SOD活力最高、MDA含量最低。表明含水量3.6%和5.4%是新麦草种子在45
期刊
为了探索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能量利用规律,在山羊绒生长旺盛期(9—12月)和山羊绒生长缓慢期(1—2月),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了不同能量摄入水平对内蒙古白
介绍了世界各国数字电视标准的概况及其基本技术特点,阐述了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展及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和上海交大的ADTB—T标准的基本技术特点。 The general situatio
辅酶Q10(CoQ10)是生物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递氢体,已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肝灸、帕金森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为了提高微生物法生产CoQ10的产量。本文利用基因组改组技术选育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