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结构微纳量级氧化锌的光学性能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锌由于具有优良的性质以及在蓝紫光电子器件等方面的潜在的市场,其制备和性质的研究近来多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系列结构独特的氧化锌材料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其超快动力学及激射的特性和机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一)研究了厚度连续变化的斜坡状Mg0.1Zn0.9O/ZnO/Mg0.1Zn0.9O单量子阱在单、双光子激发下的发光和激射特性与机理。在单光子(320nm)激发下,观测到随着激发光强的增加,其发光峰发生蓝移(约20meV),直至发生激射(光谱宽度5nm),分析认为这是光致载流子屏蔽了量子限域斯达克效应所致,其激射来源于局域激子。在双光子(640nm)激发强度增加时,也观测到了发光峰蓝移,直至激射(光谱宽度10nm)产生,应用内建电场所致的斯达克效应,并且结合样品结构及复合寿命分析讨论。较好的解释了光谱蓝移和局域激子(~3.36eV)与局域激子(3.43eV)相互叠加的双峰激射。 (二)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光学性能的差异。水热法合成氧化锌具有造价低廉,易于操控,产物多样等优点。利用高压釜水热法通过调换试剂、控制生长条件获得形貌新颖的结构,并且比较了它们稳态光谱的优劣。其中,具有均匀沿c轴方向生长的蒲公英状纳米花相貌最为良好,通过研究其稳态变温光谱,标定了以施主受主对为主导的紫外发射峰及声子伴线,拟合得到杂质相应的可见绿光的两个活化能,分别是21meV和169meV,初步判定其发光机制是浅施主到深受主的跃迁。 (三)弱无序排列的微米量级的纺锤状氧化锌激射鲜有报道。在存在纳米结构的微米级纺锤状ZnO材料中,通过控制激发区域面积,我们观察到较有规律的超窄光谱(约0.4nm)激射。根据激射光谱的数据,分析计算了相应的激射产生的微腔长度、腔Q因子。对这种既有规则腔体同时具有弱无序排列的微纳尺寸的氧化锌材料,我们认为这种有规律的超窄光谱激射是单个ZnO界面形成的回廊耳语模式或准回廊耳语模式微腔所致。
其他文献
在量子光学领域,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中量子特性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的量子纠缠和场熵压缩,得到了一些有一定学术意义的结论
本文采用YJG-Ⅱ激光微区分析仪、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CCD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构成的激光微等离子体光谱分析系统,以国家土壤成份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1)为样品,研究了不同的实
脉冲激光诱导固液界面反应,由于其自身的瞬时高温高压等特点,在纳米材料特别是亚稳相纳米材料的制各上体现出了寻常热力学平衡方法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本文利用脉冲激光诱导固液
本论文着重于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SrBi4Ti4O15(SBTi)的B位和AB位共同掺杂改性研究。对它们陶瓷样品的微结构、铁电、介电和压电性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掺杂对层状钙钛矿结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方法结合广义梯度近似方法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体态原子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其结构――总态密度与分波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及能带结构等。此项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获得LiFePO4的理论晶格常数,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的理论和试验方法做比较,从而说明我们使用的USPP+GGA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证实本
有机聚合物光伏电池以其其质量轻,易制备成柔性器件,价格低等优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器件的性能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基于本体异质结(BHJ)结构的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5-6%。然而通常的BHJ结构中,给体高分子与受体材料之间不能够从空间上分离开来而使电荷二次聚集程度较高,这导致激子分离效率非常低(<10%),而大大影响了器件性能的提高。本文设计了具有三组分活性层的BHJ有机光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