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声誉随着其英文小说《洛丽塔》的风行一路飙升。另外,他颇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被历来读者广泛关注。
纳博科夫虽然出身于俄国,但是得益于幼时良好的外语教育,他在以后的生涯中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写作,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使用双语创作且成就斐然的作家之一。在20岁左右,他的人生还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因为战争和政权更替,出身贵族的他不得不告别祖国,转而流亡异域。流亡对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为重要的就是他时间观的转变。
本论文在前言部分综述当前国内外纳博科夫研究的方向及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前言部分,尽可能呈现出比较全面的纳博科夫研究领域。
第一章,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观以及他的时间观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流亡生涯促成了纳博科夫时间观的改变,而他对前人的借鉴(最重要者当属柏格森的时间理论)以及自身写作实践为他时间观在作品中充分展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纳博科夫看来,时间是一座环形监狱,任何人都是这座监狱里的囚徒,无法超越时间而存在。他的时间观虽然并没有被系统地提及,但是透过他的每部作品,都可以看到时间的影子,而他小说中的普遍存在的流亡、痴念和回忆等主题也都是时间观的物化和具体体现。
第二章,系统讲述纳博科夫时间观,在此基础上分析时间观在他的名作《洛丽塔》中的具体体现,解读《洛丽塔》的时间主题。这一部分主要是立足于小说《洛丽塔》的文本,依次分析亨伯特和洛丽塔对时间的曲解。“过去”被亨伯特念念不忘,并且美化到足以寄托他全部的生存意义,“未来”为洛丽塔无限向往且不惜献出自己充满活力的青春时光,然而,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还横亘着谁也无法逾越的“现在”。他们企图跨越当下的做法在命运看来都是幼稚的,必定会遭到惩罚,这也是亨伯特和洛丽塔命运悲剧的根源。
在第三章,着力探讨《洛丽塔》的艺术魅力。虽然纳博科夫认为时间是牢狱,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被时间囚禁的命运,但是,《洛丽塔》却击败了时间,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其魅力经久不衰;纳博科夫以什么武器击败时间,让自己和《洛丽塔》一起留在一代代读者心里的呢?这就是艺术。时间在流逝,生命会老去,然而艺术之树却是历久常青。艺术的永恒魅力,不仅仅是亨伯特悟出的他和洛丽塔真正共享的唯一,也是纳博科夫贡献给所有研读者永久的精神财富。
除了在文学创作上成就卓然以外,纳博科夫也是一位著名的蝶类专家。他就像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艺术的广袤天空中忘情地翩翩起舞。他婀娜的身姿,卓越的舞步都充满无限魅力,而他优美的舞姿不仅在俄国和美国的天空下大放异彩,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