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的财富取得了一定的积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风险也时刻陪伴在人们的左右。社会保障是应对各种风险的重要“盾牌”,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比较完善,而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仍然很不健全,并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刚刚开始试点,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指出,要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进行试点【1】。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2】。可以看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在快速推进,因此如何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历程,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在国家已经出台土地流转制度的大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依然不畅,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把土地作为自己社会保障的载体和化解生活风险的工具。本文以经济学理论、土地流转理论、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经历了家庭养老阶段、集体养老阶段,以及社会养老阶段。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家庭养老”面临困境,“土地养老”面临挑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停滞及缺失的问题。本文运用访谈的方法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以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居民希望国家增大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同时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到收入水平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缴费档次比较低,但他们对养老金期望值比较高。本文通过养老金分析模型,设定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了不同缴费年龄和不同缴费档次组合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月标准。利用养老金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调查中得到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期望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缴费档次与养老金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困境。也就是说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选择的养老金缴费档次比较低,到期所能领取的养老金将会难以达到其预期目标。结合上面研究中发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董慧丽等学者提出的探索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来筹集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观点【3】,以及王小英等学者提出的“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4】,本文探索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土地流转换保障”,实施这一模式要遵循自愿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也要遵循严格依据国家方针政策的原则,并且要逐步推广。考虑到农村居民经济条件的差异,要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与满足更高层次需求共发展的原则。以这些原则为依据,本文分析得出土地流转与完善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互惠机制,同时政府职能在农民社会保障方面也在不断加强,这些因素都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土地流转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可行性。针对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这一热点和难点,依托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土地流转换保障这一模式,本文对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办法进行探索。为了更好的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望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养老金水平的差异,为将来城乡之间养老保险顺利转移接续做准备,从而最终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