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6月18日始陆续建立试点碳市场,到2017年末开始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国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配额分配规则以及市场规模等存在较大差异,每个试点保持相互独立的运行机制,其运营状态备受各界关注.一个有效的碳市场对于减少碳排放和许多其他能源问题来说至关重要,试点碳市场间的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发现起价格引导作用的区域市场,为全国碳市场的市场机制设计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本文以试点碳市场的日交易价格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以及试点碳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对我国完善统一碳排放市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中国碳市场的有效性.本文基于中国碳市场中七个试点碳市场的碳价收益率的数据,使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来研究碳市场的多重分形性和市场效率.首先,研究发现碳价收益率序列在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时间尺度内都是多重分形的.实证过程中检测到的碳价不对称分布和收益率序列的Hurst指数都表明试点碳市场缺乏有效性.然后,使用基于广义Hurst指数设计的低效度指标来衡量试点碳市场的效率,结果表明它们都处于低有效性状态,但也发现大多数试点市场的有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试点碳市场的有效性排名取决于所研究的时间窗口.对于短于一个月的时间尺度,重庆试点有效性排名最高、湖北试点最低.当时间尺度较长时,北京试点表现最好,而天津最差.最后,回归结果表明,试点碳市场的低效值与市场活跃度在短期内呈正相关,长期内则为负相关.(2)中国试点碳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本研究运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中国七个试点碳市场之间溢出效应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七个试点碳市场存在均值溢出,其中,深圳碳市场、广东碳市场和上海碳市场对其他市场产生溢出效应,而北京、湖北、天津碳市场均受其它市场的影响,重庆市场独立于溢出效应网络之外.但各碳市场的溢出效应均为单向溢出,且仅在市场运行初期效力显著,之后溢出效力趋向于零.结果反映了中国试点碳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具备市场整合的基础,试点碳市场市场机制正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