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复古运动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影响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ins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晚唐是一个由盛世走向衰落的时代,在衰退的经济和逐渐失去统治力的政治背景之下,身处政治中心的文人士大夫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正在走向衰退,身处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也正在随之而淡化。在这种情况下,文人们内心所产生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在隋初就已经初现端倪的复古思潮之下,又进一步提出了古文运动的主张,倡导“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气盛宜言”,反对华而不实的骈体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仅影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对于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古琴音乐也有很大的影响。在音乐文化方面,中晚唐是音乐文化下移的时代,宫廷音乐的衰落带动了民间音乐和文人音乐的发展。盛行一时的复古思潮观念也被文人们带入了以古琴为代表的文人音乐中。本文在文学史、历史学和音乐史的交叉视角下,探讨中晚唐时期复古思潮影响古琴音乐发展的原因、嬗递以及给我们当代人的启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复古思潮以及中晚唐时期古文运动产生的背景。盛行一时的胡乐和俗乐挤占了礼乐和雅乐的生存空间,让文人士大夫阶层产生了传统文化会被外来文化同化的危机感,加之由于重用胡人而引起的安史之乱造成了唐王朝的一蹶不振,故而文人阶层普遍产生了对于外来文化的抵制情绪,倡导传统儒家思想也成为了众望所归。第二,复古思潮对于古琴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音乐方面,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文人音乐是这场运动最直接的受益者。在发展古琴演奏技法的同时,琴乐作品表现儒家理念的精神实质被再次强调,文人士大夫怀古之情被重新激发出来,前代作品得到重新的整理和再度发展,斫琴工艺的大发展和减字谱的出现也为琴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第三,中晚唐时期古琴音乐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对我国当代音乐发展而言,对于唐代琴乐的发展的研究,已不仅仅是为了探索唐代复古思潮对于音乐文化的影响。在外来音乐文化和传统音乐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处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平衡关系,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必须在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音乐文化的有利因素。在维护汉族音乐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将外来音乐文化收为己用,才能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同时,在当代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此项研究依然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其他文献
意大利作曲家吉安·弗朗切斯科·马里皮埃罗(1882-1973)曾说过:“维瓦尔第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很时尚;另一方面,他执拗、有独创性,是一个多产作曲家,在这一点上,没有受到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带来的并非是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还有可能是随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更多功能和复杂的界面设计导致的产品使用专业化和繁杂化,使界面脱离了用户的简单需求走上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将音乐放置于它产生的文化体系中,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下理解音乐的生成和发展,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勐海哈尼族阿卡人(Akha)社会中的音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非常严峻,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面临失传的境地。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祖祖辈辈积累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国家
期刊
西藏和平解放近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培养下,一支以藏族中青年画家为主体并兼有汉、纳西、回、瑶等民族的当代西藏画家的美术队伍已逐步形成。描绘和反映画家心灵深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