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股权质押因其融资快速、手续简便、变现容易等优点而备受股东青睐,成为股东在资本市场上新兴的融资工具。其中,控股股东更是成为股权质押市场的“主力军”,其高频率和高比例的股权质押行为受到市场参与者与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掀起了股权质押动机及经济后果的研究热潮。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仅是其自身融资行为,由于这一行为有可能引发控制权转移风险,进而会传导至股权被质押企业,而且作用于企业的财务决策。而投资决策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与价值创造。因此,本文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常态化、企业投资结构扭曲以及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的现实背景,深入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论文首先回顾了企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以及股权质押对企业财务决策影响等相关文献;接着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等经典理论提炼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理论基础,同时阐述了控股股东控制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等制度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企业金融投资水平,且这一现象在“牛市”行情下更为明显;(2)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降低了企业实业投资水平;(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4)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不但加剧了代理冲突引发的过度投资,而且恶化了融资约束引发的投资不足。最后,根据结论针对性地向企业、监管部门以及金融机构提出了对策与建议。论文立足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以企业投资决策为切入点,并细分为投资结构与投资效率,较为全面、有效地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机理,延伸了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丰富了股权质押经济后果研究内容,同时为企业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督与治理以及其内部投资决策机制的优化提供了经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