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缘起于《三门陈氏史料汇编》,其名为史料汇编,但实际内容是三门陈氏宗族的总谱汇编,是一种合谱。宗族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谱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谱在民间社会广泛扩布,“到明清之时,在农村中,可以说既没有无谱之族,没有无谱之人”,而且宗谱已经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相关的生活模式不断固化成习俗,成为老百姓享用并且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在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族谱以及修谱活动被纳入宗族组织民俗之中”。宗谱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与宗谱相关的一系列固化的活动都可视为俗,因而一系列的修谱程序,谱牒的修藏等都可视为俗,这些都是在宗谱中记载传承并在不断地被民所实践的。顾希佳教授认为族谱是家庭和家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民俗学应该研究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乡村,又重新续起族谱。90年代初,笔者的家乡各个村庄大兴重修家谱,在《三门陈氏史料汇编》中记载的三门陈氏各宗的家谱大都是90年代初重修的,重修家谱成为当地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往往与重建祠堂、重建庙宇、重办庙会等民俗活动一起被认为是“传统复兴”或“传统重建”的形式。针对这种现象,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从个人的经历出发,结合本次三门陈氏史料汇编的过程,认为这样的一种“传统复兴”或“传统重建”已经失去它特定的民俗生活情境,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笔者希望通过已有的文献查询,对本次三门陈氏史料汇编的修编活动、内容、保存、利用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收集,并结合已有的民俗学理论知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宗谱以及与宗谱相关的编修活动为民俗,以这种民俗和特定的民俗生活为研究对象。一、在调查前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与整理,对将要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地明确研究问题的范围,做好相应的研究和访谈提纲。调查中具体方法主要为观察法和访谈法。二、本文收集了大量的访谈实录,由于本谱的编修时间很长,访谈对象都是编修的主要成员,通过深层的访谈来收集全面的资料,也通过参加发谱仪式获得直观、形象的资料。三、收集文献资料,《三门陈氏史料汇编》就是最为主要的文献资料,还有参阅了各宗的相关宗谱,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本文的研究内容:首先,对三门陈氏史料汇编的编修活动的全程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参与本书编修的人员以及相关的人员进行访谈观察,达到对与宗谱这一民俗载体相关的民俗以及与这些民俗相关的民俗活动的全面的了解。1、从三门陈氏各宗的分布简介,阐述各宗的地理分布以及历史迁移情况,结合三门陈氏祖系源流概况,分析得出,行政区划和三门陈氏地理分布的集中性是三门陈氏史料汇编的收编的重要环境基础。2、从编写缘起、组织机构、成员,对于机构、人员的选择标准描述、经费筹集以及花费的实际情况等对本谱修编作一简要了解;3、从宗谱的结构内容来源上去分析宗谱继承与变化情况。其次,在民俗与民俗生活的关系框架中,结合学术前辈的理论,分析宗谱和宗谱修编活动。本文主要引用高丙中教授的《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有关理论,以民俗与民俗生活作为基本的研究单位考察,将与宗谱相关的活动纳入这个基本研究单位之中,从宗谱本身的结构设立以及各项活动和内容在编修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其传承性与变迁性;最后,探讨与宗谱相关的民俗传统的传承与变迁的趋向。也就是,随着民俗生活的不断地变化,民俗也不断地变迁,作为文本形式的民俗的宗谱,它的功能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对当下宗谱重修活动的分析,不管是传承的因素还是变迁因素,它们都不支持宗谱在当下的“传统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