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服务于贫困家庭及中小企业的信贷模式,起源于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1994年,小额信贷由非政府组织机构引入中国,重点探索孟加拉国的GB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发展成为以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为主体,多层次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小额信贷模式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向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持续的金融服务,提高他们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小额信贷在消除贫困、提高社会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小额信贷成为不同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的有力武器。
但同时,小额信贷模式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活动,在国内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小额信贷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控制,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构建模型分析联保贷款机制、贷款中的动态激励机制、分期还款机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通过分析认为,上述三种机制由于能够有效降低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最后,根据国内小额信贷机构在上述三种机制的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