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富镍三元材料振实密度与一次颗粒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革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而技术变革实现的基础又往往要依赖于能源的更新换代。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的典型代表,对信息社会中的产业革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富镍组分的镍钴锰酸锂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和发展,镍钴锰酸锂材料在实际应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振实密度不够理想及前驱体制备过程中的内部变化过程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其更广泛的应用,也阻碍了人们对其的深入理解。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为对镍钴锰酸锂材料振实密度、一次颗粒以及前驱体所含杂质的研究。通过控制影响镍钴锰酸锂振实密度的三个主要因素:粒度分布跨度、颗粒内部堆积紧密度以及颗粒形状规整度,本文实现了对镍钴锰酸锂前驱体及烧结后材料振实密度的优化,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振实密度测试、粒度分布测试、比表面积测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等手段考察优化过程中三个主要因素的变化情况。最终,实现制备出的镍钴锰酸锂前驱体材料振实密度>2.10 g/cm3,烧结后材料振实密度>2.77 g/cm3。通过改变镍钴锰酸锂前驱体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时间、p H值、温度以及氨/金属离子进料比例,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单个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镍钴锰酸锂材料的一次颗粒变化情况。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振实密度测试、比表面积测试等手段考察在变化工艺条件时,一次颗粒尺寸、形貌以及堆积紧密度等的变化情况。最终,发现了不同工艺条件对镍钴锰酸锂材料的影响情况并给出影响成因。提出了不同工艺条件对一次颗粒的影响程度的高低顺序为:p H值>反应时间>氨/总金属离子进料速率比>反应温度。通过结合XRD、XPS、CV等多种测试表征手段,本文研究了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酸锂前驱体材料时常会引入的深颜色杂质。探究了杂质存在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杂质的成分。提出了杂质生成的诱因,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本研究借鉴、整合目前国际上较有效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对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 ,两组均采用控制感染、吸氧、祛痰、解痉平喘、改善心肺功能等常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胎盘组织甲基化情况及分析免疫相关候选基因。方法:应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检测早发型PE(EOPE)、晚发型PE(LOPE)及对照组胎盘组织,分析其主要参与的信
居住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场所,高层住宅建筑及地下车库是目前居住区建设的主流形态。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LID),探讨了这种主流形态下的居住区景观雨水系统构建目标,提出了
目的对比MRI、CT、乳腺X线钼靶摄影3种诊断方式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51例,分别实施MRI、CT、乳腺X线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基于CAD/CAM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版)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VERICUT,介绍了曲面模板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法,比较了模板数控加工方案,结合加工精度的分析,兼顾效率的考虑,模板采用
目的:探讨药品数据保护在我国的发展。方法:比较美国和欧盟药品数据保护的具体措施,分析我国药品数据保护的不足, 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尚处于药品数据保护的初级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针对现有岩石破碎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进行高频微幅冲击振动作用下的岩石破碎行为计算方法研究。首先建立高频微幅冲击振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求解破岩体积、破岩比功、岩石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氧磷酶1(PON-1)以及脂联素(APN)在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