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激动剂15d-PGJ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理。 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预处理组(15d-PGJ2组),PGJ2+GW9662预处理组(15d-PG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15d-PGJ2组和15d-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均增加(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d-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组织MPO和NF-κB活性、TNF-α和ICAM-1表达增加(P<0.05)。 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和ICAM-1炎症介质的释放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TCT检查各种类型细胞中p16INK4A的表达情况,主要通过对ASCUS的p16INK4A的表达,将ASCUS再分类,以试图将ASCUS这一模糊的概念澄清。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筛查宫颈非典型鳞状细胞中的作用,确定能否作为分流ASCUS的标志物。方法:对14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随访组织活检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中的变化,探讨三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妊娠产妇胎盘组织中TGFβ1、HGF及bFGF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①胎盘内的TGFβ1主要位于绒毛小叶的合体滋养细
Phenylobacterium zucineum是一种我们在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发现的兼性胞内寄生菌,我们把首次发现的这一菌株命名为HLK1T。由于该菌寄生在肿瘤细胞内,而目前大多数胞内寄生菌都是病原体,因此该菌很可能和致病性有关;由于该菌是兼性胞内寄生菌,所以在胞内和胞外的细菌生存形态不同,研究其侵入人宿主细胞的机制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本组的生物学实验研究表明,该菌的侵入方式为“拉链”方式
目的:通过对Ⅰ、Ⅱ期具备保乳条件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了解乳腺癌若行保乳手术,术后残留乳腺(远离原发灶3cm范围)是否存在多发灶和癌前期病变,探讨在保乳术后同侧乳腺新发原发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07年6月30例具有保乳手术指征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将手术切除的全乳腺标本立体定位,每隔1cm做一个切面,对远离原发灶3cm以外其他部位的可疑病灶或癌前病变进行取材,绘制取材简图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最严重和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眼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其发病率高达38%—90%,现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糖尿病因糖代谢障碍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异常,在眼部可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等以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导致丧
学位
目的:Ca2+是人体内最普遍使用的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有类型细胞的各种功能均不同程度的被Ca2+调控。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环境诱变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作用已经明确,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也有很多研究,其重要的抗氧化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在细胞水平上,关于维生素C对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干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是否与其钙调控有关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首
学位
目的: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其中,抑癌基因Syk和nm23-H1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但文献中有关它们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多限于对单一指标的检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大肠癌组织中Syk和nm23-H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单独及联合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
学位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早期溶栓是急性期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有效的治疗方法,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卒中。近年来,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adenosine triphosphate sensitive potassium ch
学位
目的:放射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日益广泛,许多肿瘤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通过放射治疗得到根治,但是局部复发仍然是肿瘤治疗的难题,究其原因,缺乏更具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评价机制是关键所在。目前对放疗疗效的评价仅仅基于传统的形态影像学资料(超声、X片、CT、MRI等),这些资料仅从体积上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无法及时有效的提供后续治疗的指导意见。而18F-FDG-PET通过
学位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和认知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肽(beta amyloid,Aβ)在A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广泛接受,现有资料提示:在AD发病早期可溶性Aβ已明显升高,并伴有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下降、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rotein kinase A/cAMP responsive e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