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森林培育发展比较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从根本上讲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其发展基础是扩大资源和更新资源。森林培育是林业的基础,更是扩大和更新森林资源的一项建设事业。森林培育学作为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最早于1764年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德国人R. Harger所著的《造林学》一书为象征。1865年德国人Catter所著的《造林学指南》一书为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各国陆续出版了许多有关造林学方面的专著,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916年美国人Toumey所著的《实用造林学》等。我国于1912-1913年,在中等农林院校开设《造林学》课程,讲授美国和日本的教材。直到1933年造林学才成为一个学科。我国著名林学家陈嵘于1933年出版《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为我国造林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1959年由华东华中协作组(以马大浦为主)编写的《造林学》教材及1961年由北京林学院造林教研组(沈国舫为主)编写全国统编教材《造林学》,改革开放为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又出现了新的教材1981年出版的《造林学》(孙时轩主编),内容更全面,进入新世纪以来,由沈国舫为主的专家组编写21世纪教材《森林培育学》成为我国森林培育学的基础教材。现代《森林培育学》的目标,一是营造森林创造价值,二是改善环境发挥森林生态效能。但世界各国《森林培育学》包括的内容不尽相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是欧美和日本等国以森林生态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以人工手段或通过天然途径完成森林培育并进行育林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森林培育学》;二是苏联、东欧等国仅限于研究人工森林培育和人工更新,而不包括营林部分的《森林培育学》;三是中国研究以人工手段进行森林培育更新,并在成林后将其汇同天然林纳入营林轨道构成培育森林全过程的《森林培育学》。森林培育学科作为我国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的基础学科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建国以来,先后制定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林业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从一定程上使中国的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林为主”的永续利用思想中解脱出来,向现代可持续林业转变的过渡。2003年6月,我国正式确立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对森林需求的增加,人们对森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复杂,对森林培育目标的需求也更加多样,为此引发的争议也逐渐增多,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如何通过开展理论研究,以便最终形成能够有效指导森林培育技术的理论体系,目前尚缺乏广泛讨论和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也在不断的发展,而餐饮业的蓬勃发展带动餐饮投资多元化,大量资本的进入进一步推动了餐饮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众多的餐饮企业中广大的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世人的青睐,近年来,一些学者也从语用学角度对这部小说的人物话语进行研究,然而对小说中丫鬟们话语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尝试用会话含
<正>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质性转移,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和空间效用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配送)、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等多项基本活动,
会议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十二五”时期对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竞争力正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标准。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并且蕴藏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
MIMO技术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在不占用带宽的情况下,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收发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如何快速智能地控制系统,实现频率源的快速精确控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用的毫米波通信接收机有直接检波式接收机和超外差变频式接收机,而3毫米放大检波电路是一种直接检波式毫米波接收机组件。为了增强接收机灵敏度,通常要在检波器前置低噪声
[目的]评价DOTS策略下云南省涂阳肺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云南省涂阳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和不同耐药类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课题为描述性
可持续安全是21世纪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其核心假设是:“我们无法控制非安全因素带来的所有结果,但必须努力解决其根源。”可持续安全理念在推动国际社会安全合作,共同解
无线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然而我们的频谱资源却变得越来越紧张,两者的矛盾急需解决。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多天线技术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MIMO通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